张纲
【解析】 此词作于作者生日时,为庆贺友人安人生日而作。上片写宴席盛况,下片写对友人的祝福。全词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解答】 译文:每年的生日在高堂摆筵,欢声笑语拥炉香;今日山前停棹,也随分飞觞畅饮。东阳太守,携家远去,方溯桐江。把酒祝福长健,相随归老吾乡。 赏析: “年时生日宴高堂,欢笑拥炉香。”起句即点明“生日”,并说明“高堂”是什么地方。“年时”两字,表明这已是第三回了
红莲照晚,花底映衬着游人的眼睛。 无限游人谁惜倦,没有人关心游人的疲倦。 只有衰翁心懒,只有年老之人心情懒散。 笙歌缓引更筹,悠扬的乐曲缓缓引导时间流逝。 更阑客散添愁,夜深人静时客人们离去增添忧愁。 香雾半窗幽梦,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窗户半边的梦境中。 烟波千里归舟,烟霭茫茫中一叶孤舟承载着归家的渴望。 译文: 夕阳西下,红莲照亮了傍晚的天空。 花朵下明暗交错,仿佛映入了游人眼帘。
【注释】 上元: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重帘卷尽楼台日:重帘把楼阁上的窗户遮住了,看不见太阳。 华灯万点欢声入:彩灯闪烁着万点光芒,欢乐的歌声传进耳中。 老病莫凭阑:身体衰老,不要登高凭栏远眺。 一城星斗寒:全城笼罩在星光下,显得冷清而幽暗。 艳妆翻舞雪:女子的化妆像飞舞的雪花一样美丽。 目眩红生缬(xiá):眼睛因为看到美丽的颜色,而感到头晕眼花。 不是故无情
南山只与溪桥隔。 上元节期间,诗人在南山之南的溪桥边,远离喧嚣的都市,远离世俗的生活,过着宁静淡泊的隐逸生活。这里的“南山”指的是隐居之地,“溪桥”则是指诗人的隐居之处。 年来厌著寻山屐。 诗人已经厌倦了寻找高山大河的登山鞋,因为在他的心中,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里的“寻山屐”,指的是诗人为了登山而穿的鞋子,“厌”表示厌倦。 卧对曲屏风。淡烟疏雨中。 诗人躺在床上
【注释】: 1.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 2. 次韵张仲远:指作者和张仲远一起吟诵这首词。 3. 论思:指议论政治。 4. 动莼鲈:莼菜、鲈鱼是作者家乡的食物,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5. 轻辞丹极:指作者辞去了朝廷的官职。 6. 八座:指古代官制中的上大夫、少师、太傅、太保等高官。 7. 九重尊宠:九重天,即天子所居之处,这里指皇帝。尊宠,尊贵恩宠。 8. 豪俊
绿头鸭/多丽 其一 次韵王伯寿 敛晴烟。 桂花如水轻寒。 宴中秋、朋簪来会,满筵绿鬓朱颜。 罄尊罍、兴吞海量,妙歌吹、声彻云端。 独念衰残,强陪欢笑,恍然感旧觉悲酸。 功名志,黄粱晓梦,老去奈何天。 休追悔,天应教人,赢取身闲。 想姮娥、情郎如旧,也须知我贪欢。 奈潘鬓、霜蓬渐满,况沈腰、革带频宽。 月有重圆,人谁长健,一回相见一回难。 王夫子,看君风度,何不早弹冠。 莫学我,年年对月,扶病江干
绿头鸭/多丽 其二 次韵陈季明 爱家山。 坐来心与云闲。 念平生、功名有志,暮年多病知难。 眷簪缨、未容引去,奈猿鹤、久已催还。 松菊关情,莼鲈引兴,昔人高韵照尘寰。 细追想,山林钟鼎,从古罕兼全。 归来好,皇恩赐可,拂袖欣然。 望西清、犹叨法从,梦魂宁隔台躔。 莳七松、便为小隐,开三径、且乐馀年。 宾友相过,鸡豚为具,从容聊作饮中仙。 君试听,阳春佳阕,今日恰新传。 休辞酒,从教醉舞,踏碎花毡
好事近·梅柳 梅花和柳树约请东风,在腊月里暗传消息。 粉红的脸上、翠绿的眉梢偷偷地笑着,像是欣喜地迎来佳客。 傍晚时分歌声管乐打破残余的寒冷,烟雾袅袅轻绕着碧玉。 年岁已高不胜酒力,可惜尊前春色难留。 译文: 梅花和柳树约定东风,在腊月里暗暗传递信息。 她们是粉红的脸庞,翠绿色的眉毛,偷偷地笑起来,就像遇到美好的客人一样。 傍晚时分歌声乐器打破残余的寒冷,烟雾缭绕着碧玉。 年纪已经很高,酒量有限
朝中措 其三 腊日 休惊初腊冻全消。 旬日是春朝。 梅吐芳心半笑,柳含青眼相撩。 风光如许,那知太守,老去无聊。 乘兴方思把盏,归心已逐轻桡。 注释:不要惊讶初冬腊月的寒气已经消失殆尽,仅仅过了十多天就是春天的到来。梅花吐出芳香的心蕊,像是在微笑;柳树含着嫩绿色的叶子,互相挑逗着。美好的景色如此,哪里知道我这个太守啊?老了之后,没有什么兴趣了。趁着兴致正浓,我举起酒杯,想要畅饮一番
这首诗是苏轼在婺州任上写的,描述了他在婺州腊月十八日的所见所感。 诗句注释: - 朝中措 其二:这是诗的题目,"朝中"指的是朝廷,"措"是措置、处理的意思。这是第二部分,可能是作者对某件事情的处理或者思考。 - 前年十二月十八日入对:指的是作者在前年(即公元1075年)十二月十八日被召至朝廷接受处理或讨论。 - 遂除吏侍:于是被任命为官吏并侍奉皇帝。 - 今在婺州:现在在婺州这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