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素
《挽达兼善》 大将忠精贯白日,诸生揽涕读哀词。 天胡不陨杨行密,公恨不为张伯仪。 满眼陆梁皆小丑,甘心一死是男儿。 要知汗竹留芳日,只在孤舟浅水时。 译文 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领,他的忠诚之心可以与日月同辉;而那些哀悼的人则是带着眼泪阅读着他的哀词。 上天为什么要让他坠落呢?难道他没有成为一位如张伯仪般伟大的人物吗? 他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注释】 大瀛海:指吕尊师。 三茅观:道教名胜,在今安徽贵池区。 楚水吴山: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吕尊师的。吕尊师,字子虚,号南岳,江西吉安人。此诗前半写自己寄书问候,后半则以望归盼平安为题意。首句交代了诗人把书信寄到了吕尊师那里;次句说吕尊师在四月里一定会回来;三、四两句是说,虽然吕尊师在楚地(即现在的江苏湖北一带)和吴地(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相隔一千里
诗句释义: 1. 简方仲永:这首诗是关于诗人的自述,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来表达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2. 方侯大雅比南金:这里的“方侯”可能指的是一个有地位的人或官员。而“大雅”通常指高雅、文雅,与“南金”结合,意味着这个人的品格像南方金子一样珍贵。 3. 历仕艰难白发侵:描述了诗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使得他的头发渐渐变白。这里可能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挫折和辛酸。 4.
邓叟:邓翁,即邓艾。大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三十日。语余曰:“余今六十八岁矣,有一子在闽,三年无消息,顾贫且病,无所依倚,不能无求于世。”:我邓艾现年六十八岁了,有一个儿子在福建,已经有三年没有音讯了。我因为贫穷而且又有疾病,所以没有办法依靠别人来生活,所以我不能不向世人求助。 余悲之:我对此感到非常悲伤。 欲济之:想帮助他。 橐无一金:我的钱袋里一文钱也没有。 相对叹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给吴德谦的一封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吴德谦游京的祝贺和对他的问候,以及对草庐先生(即吴德谦)起居的关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迢迢驿路客船轻,直北关山是帝京 -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 “驿路”:古代传递文书和旅客的驿站道路。 - “客船轻”:表示旅途中的船只轻便。 - “直北关山”:直接指向北方的关山。 - “帝京”:皇帝居住的城市。 - 注释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去年自己从信州回时,在江边的亭子与君相送,饮酒饯别。后两句写自己还记得与友人离别时的重约,秋深了,天天望他回来。 【答案】 译文: 去年我自信州归来,斜阳映照江边亭台,举杯相劝送君行。 记得当初分别时,你曾立下重约;秋天来临,天天盼望你来归。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二句点明送别的原因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激昂、热烈著称,被誉为“诗仙”。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文昌桥上紫骝嘶,又送将军戍广西。 文昌桥上,一匹紫色的马在嘶叫,这是在送别章右丞去守卫广西。"紫骝"是一种骏马,"嘶"是马叫声。这里用来形容章右丞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 2. 三省甲兵劳节制,八蛮烟雨入封提。 三省(指唐朝的三个行政区)的甲兵正在忙碌着
【解析】 “和毛越见寄黄茆山道中绝句”是这首诗的题目,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十里黄茆路”,写诗人在黄茆山路上行走所见,黄茅草路,说明山路崎岖,道路不平。“几株寒食花”,写诗人在寒食节这天,在黄茆山上看到的寒食节盛开的花朵。“云从山崦没,日向石林斜”,写诗人在黄茆山道上行走了很远很远,天渐渐黑了,太阳已经落向了山的那边。 【答案】 译文: 黄茆山上的草径蜿蜒曲折,有好几棵寒食节盛开的花。
陇头之水向西流, 莽莽寒云草树秋。 水中尚有秦时血, 今古征人到此愁。 释义: 陇头之水向西流,指河流自北向南流经陇头村后向西流去。 莽莽寒云草树秋,形容陇上的山峦、树木和田野都被秋风吹得瑟瑟发抖,显得非常寒冷。 水中尚有秦时血,暗指河水中仍然流淌着当年秦国将士的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反思。 今古征人到此愁,意味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到忧愁和痛苦
注释: 1. 别来两度得安书,犹在仙乡水竹居。 2. 年少才华终有合,春寒眠食定何如。 3. 奏琴深夜难成曲,采绿终朝不满裾。 4. 月色四山清窈窈,空花千树落疏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别来两度得安书,犹在仙乡水竹居。”意思是说自从我们分别以来,我已经收到了你的两次信件了,你仍然在那水竹环绕的仙乡生活着。这里的“水竹”是指美丽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