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行
《古意》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风采及其背后的壮志未酬之情。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1. 首六句: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描述了一位年轻男子从小生活在幽燕地区并参与军事远征的生活。这里的“幽燕客”意味着他从小就接受了军旅生活的熏陶,展现出一种天生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气概。 2. 后六句:后六句写见得白云
人生固恒理,万化俱同源。 素抱既不展,淹留复何言。 愿期高世翁,谈道穷晨昏。 空林冀有约,违己非所论。 注释:人生的常理就是万事万物都来源于同一个源头,但人们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我希望能够与高尚的人谈论道理,直到天黑天亮。但是,在空荡荡的山林中,我希望能与你约定,违背自己并非我所追求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高尚人的期待。诗人认为人生的道理是相通的
怀丁鹤年高士 白云生虚堂,沧江夜来雨。 念子素抱清,守道犹处女。 离别月几圆,流光歘如许。 佳期帐芳岁,缅怀在知己。 【注释】: 怀丁鹤年:怀念丁鹤年。丁鹤年是作者的朋友。 虚堂:空旷的殿堂。 沧江:指长江。 念子素抱清(liàng zi suí bào qīng):想念你心志清高。素抱,指高尚的志向。 守道:守正道。犹:仍然。处女: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子守贞。 离别月几圆:离别时月亮已圆
注释:在过去有很多宿愿,我志向深藏在岩山壑谷之间。清晨观看飞鸟从天而出,傍晚追逐浮云回归。微雨从南边山涧飘来,凉风满空山吹拂。振衣千仞高处,逸驾谁能攀登?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多宿愿”开篇,抒发了隐逸的心愿。接着四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情景,早晨看飞鸟出林,傍晚看浮云归海,微雨从南涧飘来,凉风吹遍山间。最后两句写隐士高蹈尘外,世俗之人难以企及。整首诗语言朴实
【注释】 兰釭(gāng )灭尽:指蜡烛燃尽。换寒更:更换夜深人静时的更鼓声,即更夫敲更报晓。一枕馀香玉雪清:形容梦中的余香像玉一样洁白,像雪花一样纯净。楼上笛:指从楼上吹来的笛声。无情:这里指没有生命的笛声,无情意。搅人春梦到天明:形容笛声把人的好梦搅扰得一直到天亮。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写春宵不寐,听到楼上传来的笛声。首联描写诗人听笛时的情景,以“灭尽”点出时间之晚
陈虚中外史煮石窝 元代诗人方行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仙人高隐五云边,煮石曾令夜不眠。 世上已闻餐玉法,山中休种采芝田。 丹炉药与青猿守,瀛海书从白鹤传。 歌罢洞庭明月里,只应微响落中天。 2. 译文注释 - 仙人高隐五云边:仙人隐居在五云之边,远离世俗尘嚣。 - 煮石曾令夜不眠:曾有人用煮石之法,使得夜晚不再感到疲倦。 - 世上已闻餐玉法:世间传闻有人以玉为食的方法。 - 山中休种采芝田
《杨柳词二首》是唐代诗人成氏的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春天景色的变化及其对人们情感的影响。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第一首 - 注释:韶华(美丽的时光)无限暗中消,摇荡春光几万条。 - 译文:美丽时光在暗中消失,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柳条有几万里长。 - 赏析:首句“韶华无限暗中消”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暗示美好时光如同烟雾般迅速消散;次句“摇荡春光几万条”则通过“几万条”这一夸张的表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山木烧馀远寄将,色如玄玉浅含霜。(注释:山中的树木被烧毁后,炭火被远方的人送来,颜色如同深黑色的玉,稍微有些冷白。) - 谢意:感谢对方送来的炭火。 - 山木:指山上的树木。 - 烧馀:火烧过后剩下的部分。 - 远寄将:远道而来。 - 玄玉:深黑色的玉石,这里比喻炭火的颜色。 - 浅含霜:略微带有寒霜的味道,形容炭火的温度不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此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的大意,同时注意不要遗漏关键词。 “满溪流水碧于苔,无客重登旧钓台”,意思是:溪水清澈透明,比苔更绿,没有客人重游钓鱼台。“满”是充满的意思,“碧”是形容词,指溪水清澈透明;“苔”是一种小草,用来形容溪水的绿色
送贾彦临训导霍丘 元代诗人方行经典之作 1. 诗句原文 中都会面得从容,两载同听长乐钟。 天近君门严虎豹,地宽人海混鱼龙。 承恩自合归宣室,论道安能老辟雍。 江柳春花增别恨,白头何日更相逢? 2. 英文翻译 Sending Jia Yan to Preside over Hochow's Training Classes Greetings, my friend, as I 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