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璛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远客喜旧交,相逢乘兴游。 - 翻译: 远离家乡的客人很高兴能与老朋友相遇,我们一同享受这出游的乐趣。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喜悦以及旅行带来的快乐。"远客"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人,他们在外漂泊多年,现在有机会和老友相聚,自然感到高兴。"相逢乘兴游"则进一步描绘了这次相聚是为了共同的欢乐而进行的。 2. 轻帆不用楫,出郭望林丘。 - 翻译:
注释:云欲行却停留,山峰昏暗太阳升。 在太虚无际看万物变化,载着神气无方向。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以云山为题材。诗人描绘了一幅云层缭绕、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象。通过“时止”、“日章”等词语,表达了对自然界美景的赞叹之情。诗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云山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昔时闻隐处,桂树满岩幽。 昔时听闻的隐居之处,四周被茂盛的桂树环绕着,显得格外宁静与神秘。 凉雨飘归梦,江湖万里秋。 凉爽的雨水轻轻飘洒,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遥不可及的梦境中,而外面的世界正是一片万里无云的秋天景致。 我亦翛然客,相逢恋一游。 我也如同一位逍遥自在的客人,虽然身在他乡,但每次与朋友相遇都充满了留恋和期待,总想多停留一会儿,多享受一些欢聚的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石经之作。诗中对石经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正文字”、“辨鲁鱼”、“非糊涂墨”的功用。 诗的前四句赞颂石经之重要,后六句指出石经之价值。 首联:“洛溢河清世之季”,是说东汉末年,天下混乱,社会动乱不安,而当时在洛阳(洛水)地区却有一部《石经》(汉刻古文经籍),它像河水一样清澈明净。这一联以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石经的重要地位。 颔联:“钩党诸贤死无避”
诗句: 1. 人问能有几天马,试问来从西极者。 释义:有人询问这匹马能活几天,我则回答说它来自遥远的西极之地。 2. 二十万匹从贰师,攻破大宛仅得之。 释义:有二十万匹马跟随贰师将军出征,最终在攻破大宛后获得这些马。 3. 执驱校尉奏妙选,帝闲自此收权奇。 释义:执驱校尉精心挑选了这匹骏马,皇帝因此开始重视起这些奇特的马匹。 4. 未央宫门铜作式,矫矫如此龙八尺。 释义:未央宫的大门是用铜制成的
马虚中柳城春色图 城中尘头十丈高,欲画春风风怒号。 佩霞仙人骑鹤背,却度太虚观乐郊。 译文: 城中尘土飞扬达十丈之高,想要描绘春天的气息却遭遇狂风的怒号。 佩霞仙人骑着仙鹤飞过天际,又渡过太虚幻境观赏春色。 当时丹青高手争先恐后地绘制春景,将美好的景色呈现给天公欣赏。 天公也用它那神奇的力量使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当时的名流雅士纷纷留下自己的足迹,其中不乏像老子和张大千这样的大家。
读元祐党籍碑 从历史角度赏析宋代党争及其影响 1. 诗歌原文 彼狂曰予圣,莫辨乌雄雌。 安知百世公,乃在党籍碑。 在昔汉唐末,所无恐为之。 安真或敢侮,自是宋德衰。 空令大梁人,至今歌黍离。 2. 诗句逐句释义 “彼狂曰予圣,莫辨乌雄雌。”此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讽刺,通过将“狂”者自视为圣明,而实际上无法区分是非黑白,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 “安知百世公,乃在党籍碑
海底有没有眼睛,幽暗的鱼龙渊。 如果海底没有眼睛,何来闪闪发光? 定有明珠在烛天,它下能令世间长不夜。 试看露出珊瑚枝,神物变化多神奇。 吴门别驾理伯雍,卜肆从谁问吉凶? 陆姓森名特奇验,识高见远术非浅。 以此比喻名声显,扬火以致墨冢宰总列职。 其法今不传,太史载龟策足臑仿佛意颇遗,南士按书犹或知。 九江纳锡不闻矣,偻句成欺皆弃之。 流俗沈沦海波底,藉子一言与提耳。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吴中寒食 - “吴中”指的是苏州地区,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用以纪念介子推。 2. 寒食清明卖酒家 - 这句说明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市场上有许多酒家的酒卖得很火。 3. 酒瓶乱插红白花 - 在卖酒的地方,酒瓶被随意地插满红白色彩的花朵,可能意味着节日的气氛和喜庆。 4. 江南蚕子非一种 - 这句话提到了江南地区的蚕丝生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与照元晦月夜闻人读诸葛武侯传得南字(注释:我与你共同欣赏月光之夜,听人朗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故事) 繄惟诸葛公,谋国雅性耽。(注释: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伟人,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 怀宝世不售,龙卧南阳庵。(注释:他怀藏才能却未被世人所用,如同隐居在南阳的张子房一样。) 风雨耒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