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狂曰予圣,莫辨乌雄雌。
安知百世公,乃在党籍碑。
在昔汉唐末,所无恐为之。
安真或敢侮,自是宋德衰。
空令大梁人,至今歌黍离。
读元祐党籍碑
从历史角度赏析宋代党争及其影响
诗歌原文
彼狂曰予圣,莫辨乌雄雌。
安知百世公,乃在党籍碑。
在昔汉唐末,所无恐为之。
安真或敢侮,自是宋德衰。
空令大梁人,至今歌黍离。诗句逐句释义
“彼狂曰予圣,莫辨乌雄雌。”此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讽刺,通过将“狂”者自视为圣明,而实际上无法区分是非黑白,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
“安知百世公,乃在党籍碑。”诗人提出疑问,不知道这些被标榜为公义的行为,是否真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是仅仅停留在了党籍碑上。
“在昔汉唐末,所无恐为之。”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指出在汉唐时期的政治环境中,人们对于某些行为并不感到恐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动荡的麻木态度。
“安真或敢侮,自是宋德衰。”诗人用假设的方式表达观点,如果真有人敢于冒犯或不尊重这些被标榜为公义的行为,那只能说明宋朝的道德已经衰落。
“空令大梁人,至今歌黍离。”诗人以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民为例,即使他们已经忘却了这段历史,但那些因政治斗争而失去生命的人们,仍然在歌唱着《诗经》中的《黍离》。关键词注释
- 元祐党籍碑:指北宋时期的一块石刻,记录了被蔡京等人诬告为奸党的三百零九人的名单。
- 崇宁元年:指北宋徽宗赵佶时期的一个年份,当时蔡京专权,发起了一场针对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大臣的清算活动。
- 新旧党争:指北宋时期围绕政治理念和学术思想的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
- 党同伐异:指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攻击和排斥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或集体的行为。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元祐党籍碑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诗人通过反问、假设等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评和反思,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诗中引用《诗经》中的《黍离》,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伤痛和人们对过去的怀念。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