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与照元晦月夜闻人读诸葛武侯传得南字(注释:我与你共同欣赏月光之夜,听人朗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故事) 繄惟诸葛公,谋国雅性耽。(注释: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伟人,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 怀宝世不售,龙卧南阳庵。(注释:他怀藏才能却未被世人所用,如同隐居在南阳的张子房一样。) 风雨耒耜底
注释: - 一雨暑气熸(jué):一场雨使得炎热的暑气消退。熸,同“消”,消失。 - 秋声著梧叶:秋天的声音落在梧桐树叶上。 - 故山:旧日的家乡山林。 - 晨起事远涉:早晨起床后,开始远足或旅行。 - 故家仙人居,矗矗山如楼:故家的仙人居所,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高楼一般。 - 三林与海通:三座树林和大海相通。 - 我家林边头:我们家位于树林的边缘。 - 功名不救死,文字不乐饥
读汉书 张汤多巧诋,公孙但从谀。 甚恶刀笔吏,亦鄙章句儒。 在廷无党偏,惟有汲长孺。 徒为右内史,几以不悦诛。 武帝欲云云,顾问当何如。 陛下内多欲,奈何效唐虞。 申生言力行,较之得皮肤。 惜不能用黯,为御史大夫。 丞相取充位,不用董仲舒。 对策最纯正,尚忧书自书。 六经日表章,儒效旧阔疏。 治道固有本,千载一长吁。 诗句和译文注释 张汤: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法官
【注释】 美哉慈乌诗:赞颂《慈乌诗》的美妙。 倚歌鼻酸辛:依着歌曲哭泣。 矫矫寸草微,茫茫天地恩:高高的草木微不足道,广阔的天地充满了恩惠。 人人有此乐:人人都有这样的乐趣。 回看亲舍云:回头看着自己的故乡像浮云一样。 何如奉菽水,晼晚严晨昏:不如奉养父母,从黄昏到清晨。 但云谷口耕,名为京师闻:只是说在山谷口耕种,名声却传到了京城。 【赏析】 首联写诗人赞美《慈乌诗》,以“美哉”二字起兴
注释: 南郭山人隐居的地方,青山白云无所依附。 山谷中风吹松涛的声音传遍,更向了堂参悟一句诗意。 译文: 南郭山人隐居的地方,青山白云无所依附。 山谷中风吹松涛的声音传遍,更向了堂参悟一句诗意。 赏析: 这首五言诗句出自苏轼所作的《题郭天锡画》一文,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幅山水画卷,画面上没有人物,也没有飞鸟,只有山、水、石、树、云、风等自然景物,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名《周氏野泉别墅图》,属于宋代。 译文: 皋陶(大禹的儿子)曾经统治过的古老国家位于群山之间,寂静无声的山谷中流淌着野泉。我们试着沿着山脉寻找泉水的源头,肯定有蛟龙从深坑中被抽上来。城市的城墙仍然能够容纳一万户人家汲取水井之水,而那些被遗忘的地方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荒芜。大雨不会溢出来,干旱也不会枯萎田地,这种养育德性的行为就像古代的君子一样。 我三年的簿领工作终于完成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时值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秋天,诗人当时已七十八岁。此诗以白云阡为张祥卿作,是一首五言排律。首联“物外方絪缊,白云山之巅”两句点题,交代了创作背景和时间、地点。“物外方絪缊”指作者身在山中云气缭绕的仙境。“白云山之巅”则表明这是在庐山的山顶上。“物外”即超脱尘世之外,这里指诗人身处的山间仙境。“方絪緼”是正充盈,弥漫的意思。“方”在这里有“刚”的意思
【译文】 西郊风吹凛冽快冬晴,南州树木先春天荣。 骏马并辔来幽并,天上丞弼山中行。 高山削如华,水环瀛,观山玩水宽作程。 海鸥忽来立虚明,翛然更觉富贵轻。 路旁初植析羽旌,道从肯令僧定惊。 涵空俯瞰吴王泾,当时射越飞鹘鸣。 入贡施女如娇莺,亡国不在黄池兵。 吁嗟斯人为物灵,岂随血肉同腐腥。 故有戒心无放情,尔培尔栽覆尔倾。 姑苏范公自高平,庆历执政用六经。 是能才全德不形,一代治化非难成。
注释1:书台,指读书的书桌。像,比喻,类比。荆江亭诗长沙酒,荆州(今湖北荆州)有东吴名士张翰,曾作《巴丘山歌》。其首句“巴陵山上有虞兮,倾耳流波听之”。后以“巴丘”代称长沙,“亭”即“堂”,指岳阳楼。《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既辞,余不忍为此态也。”意为:我不愿再吟诵那些离愁别绪。 译文1:我的书房如同张翰在巴丘山上饮酒作诗一样,我愿将这满腹的忧愁全部洒向长江。 注释2:疾恶如风
诗句原文: 江浦有捐佩,幽兰共芳馨。 译文注释: 1. 江浦有捐佩 - “江浦”指的是江边的水滨,“捐佩”可能指将玉佩捐赠或抛弃。这里的“江浦”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捐佩”则是表达了一种放弃或舍弃的姿态。 2. 幽兰共芳馨 - “幽兰”通常指的是在幽静的环境中生长的兰花,“芳馨”则是指芬芳的气息。这里形容的是兰花与芬芳的气息相得益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