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题材与主题、内容与情感、景物与描绘方法、结构与思路、表现手法、语言与用词等方面去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诗句体会作品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对诗歌进行评价。此题要求赏析诗句。“平生王马曹”,诗人说自己一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如王猛、谢安、桓温等名将一样;“爽气在今朝”
【注释】 昼眠:白天睡觉。题:写字或作画。 敧(pī):倾倒。 觉来风雨寒:醒来时,窗外已是风雨交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午睡后起身时,看到地上的墨迹而联想出来的。诗的大意是:中午小憩,在枕上翻阅书页,因疲倦睡着了,醒来时,窗外已是风雨交加,于是赶紧把地上的书页收拾起来,免得被风雨淋湿。 这首诗写的是午睡起床时的一个小插曲:中午小寐后突然醒来,发现书落在地上了。他赶忙把它捡起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他在黄鹤山中游览的情景。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黄鹤山中醉几回,山中良是梦徘徊。 译文:在黄鹤山上我醉酒了好多次,山中的美景让人陶醉如同梦境般徘徊。 注释:黄鹤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著名山峰。 2. 流水青蘋杏花影,晴江绿涨蒲萄醅。 译文:清澈的溪流映衬着青蘋和杏花的影子,晴江上绿水涨满了葡萄酿制的美酒。 注释:青蘋(qínɡ xīn)
诗句如下: 江水滔滔不系舟,一官已作五年留。 译文: 长江的水波滚滚不息,却无法带走我漂泊的船,我在官场已经停留了五年。 赏析: 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江河的浩渺和自身的漂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在外漂泊无依,难以安定的心境。同时,“不系舟”也暗含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从别后多清气,梦拟归来到白头。 译文: 自从与你分别后,我常常感到心中充满了清新之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诗词意象,理解诗意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中“缨”指冠帽,“濯沧浪”即濯濯清涟,形容水清澈见底;“大府”指朝廷,“唐令录”指唐朝的法令记录;“中州”指中国,“汉文章”指汉朝的文章。这几句的意思是:冠帽鲜明如新,濯于清澈的沧浪之上,那位美人啊,是淇水的美人。朝廷长久需要唐朝的法令记录
【注释】 南台:官署名。汉代设置,掌管监察、弹劾官吏之事,后成为御史台的代称。礼意:礼节,礼仪之意。 溪亭:临溪而建的小亭子。寂寥:寂静空旷。 灯前:烛光之前。几许:多少,指春雨时断时续的样子。 清风扇底:微风吹拂着扇子。暑全消:炎热完全消失。 中司:官名,即大理正或大理寺卿等。执法:掌理法律之职。分曹掾:分管一县司法事务,为县令之佐。掌政:主管行政事务。名官:有名望的官员。佐使:辅佐使节出访
【注释】 洛社:古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县东。泊舟:停船。青山:指山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洛河之畔泊舟时所作。诗的首句“放舟山水间”点明诗人泊舟的位置。第二句“舟上载青山”,写诗人泊舟的情景。第三句“薄暮临溪坐”,点出诗人在舟中的时间。第四句“青山相对闲”,写诗人在舟中的心情。此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玄天妙景歌 - 这一句可能指的是一首诗歌或歌曲的标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光阴过去留驹隙,海宇微茫起蜃楼 - “光阴过去留驹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就像骏马的鬃毛在一瞬间就被割下(驹隙),暗示着时间的迅速和无情。“海宇微茫起蜃楼”则描写了广阔的海洋和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幻影般的建筑,可能是虚幻的景象或梦境。 3.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1句:“伊川门下已齐腰,清苦谁如雪里樵。” 注释:伊川是指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家程颢和程颐兄弟。他们被尊称为伊川先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伊川门下的弟子已经长到可以与程氏兄弟相比的高度(即“齐腰”),他们的学问和生活状态都十分清苦。诗人用“雪里樵”来比喻这些弟子,意味着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
以下是对《冬至》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原文: 有约佳人殊未来,地炉孤坐画寒灰。 今年物色得春早,一夜梅花如雪开。 阅世徘徊九节杖,凌风缥缈百层台。 江南若个山中树,几许阴晴生绿苔。 译文: 我与约好的佳人却迟迟未来,独自在地炉旁坐着,看着冷灰。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早,一夜之间,梅花如同雪花一般开放。 我漫无目的地行走于世间,手中握着九节拐杖。 我在高高的台阶上眺望远方的山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