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注释】 ①郑珠江:即郑琰,唐末进士,曾官至工部郎中。②简讨:指对人的慰问。③都门:京城。④革履:旧时鞋底用皮革制成。⑤迥不同:与平常迥然不同。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932年的秋天,诗人从江西赣州赴京师途中,偶遇郑琰,因郑琰是唐末进士,故诗人有感而发,写就了这首送别诗。 首句“碧柳青槐拂短篷”,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秋景图。碧柳青槐,都是秋天里常见的植物,它们在秋风中摇曳,给短篷船增添了几分生机
【注释】 章流清浅:江水的流动很清澈。藕花高:荷叶很高,荷花盛开。供奉:指翰林院的官员。沉香亭:唐代长安城西的一个亭子。这里指代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送郑珠江入都的赠行诗。郑珠江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杜甫有很深的交谊。此诗首联写他到任途中所见景色;次联写他衣锦还乡;三联写他为君王所赏识;末联则写他入京后的情形。 全诗以景起笔,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下文写郑珠江的风采作铺垫
【注释】 哀明死事都督冲汉羽 “哀”是悲叹的意思。“都督冲”指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汉羽”指汉朝的羽毛,这里指代古代的汉族。 裹疮阵战捍危城 裹疮:包伤口;捍:保卫。捍,保护,捍卫。 国破为臣敢独生 国破:国家覆亡;臣:指士兵。 怪得珠江江上水,至今犹作怒涛声 怪得:觉得奇怪(指江水波涛汹涌)。 【译文】 悲叹明军将领们在战斗中勇往直前,保卫着危城。国家破灭了,作为臣子却敢于独自活着。 奇怪呀
【注释】 1. 赛娥:即曹文淑。校书:官名,掌修国史,校勘典籍。 2. 自修眉黛自家矜:指曹文淑自己爱惜修饰的眉毛和黛色的眉毛。 3. 檀郎:指曹文淑的丈夫沈佺期。 4. 舞衫添一寸:形容曹文淑在跳舞时衣裙微微张开的样子。 5. 纤腰如削未曾增:形容曹文淑在跳舞时身体纤细,没有增加任何重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赠诗。它描绘了女子轻盈舞动的身姿和曼妙的神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如本篇中“新会”“主人邀余为长夜饮”“文仙”是关键信息;接着注意重点诗句的赏析,如“灯前隐隐见啼痕”,这是描写人物外貌和环境,写出了人物的孤独;“学得新妆懒倚门”写出了人物的孤寂与哀愁;“欲语又惊鹦鹉在,寸心不敢向人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圭峰”:指圭峰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马鬣新”:马鬃上生的新草,这里用来形容青山如翠,山色青翠欲滴。“由来至孝格穹旻”:自古以来的孝子能感天动地,感动苍天。“试看云影离还合”,意思是试着看看天上的白云,它们时而散开,时而聚合,就像人的感情一样多变。“徐郎母子亲”
注释: 1. 青雀南来赴紫宸:传说中,有一只青雀从南方飞来,是为了到皇帝的宫中去。 2. 管弦风细两河闻:在宫廷中,管弦乐声细腻,可以传遍大江两岸。 3. 虔州渐与吉州近:虔州和吉州渐渐靠近,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 4. 江上依然五色云:江上的云彩还是像五色一样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送别友人郑珠江入都的诗。首句“青雀南来赴紫宸”,以青雀比喻友人,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笋蕨春肥养道颜,劳师石火煮松间。 - 笋蕨:春天的竹笋和蕨类植物。 - 春肥:指春季生长茂盛,食物充足。 - 劳师:使动用法,用火烧煮。 - 石火:用石头烧火做饭,形容烹饪方法古老、简单。 - 煮松间:在松树林中用石头生火煮食。 2. 饱餐香积伊蒲饭,又遣啼莺送出山。 - 饱餐:吃饱了肚子。 - 香积:佛教用语,指供养佛祖的食物。 - 伊蒲饭
诗句释义 1 湖头别汝四年前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湖边与某人分别已经四年。"湖头"指的是湖边,通常用来象征离别的地方。"四年前"表明了时间之久。 2. 湖柳依依送客船 - 湖边的柳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是在向离去的船只挥手告别。"依依"是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送客船"则说明是船只载着人们离去。 3. 今日相逢余老大 - 诗人现在与过去的自己相遇,感叹时光飞逝
赣州会晤郑珠江,简讨之后即相送。 朝罢金门载笔去,碧帘风静玉堂开。 花砖草绿垂书带,词赋谁知太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