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皋
谢汪伯玉柳杯之赠二首其一 注释与译文: - 原文: 黄玉深深贮紫霞,美人将寄自天涯。 应知陶令门前柳,好与閒人醉菊花。 - 翻译: 黄色玉石深深贮藏着紫色的霞光,美女将她寄托在遥远的他乡。 应该知道陶渊明门前的柳树,喜欢和闲人一起去赏菊。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使用“黄玉”和“紫霞”等意象,诗人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注释】: 1. 丙戌:唐德宗年号,公元786。 2. 新正:农历正月初一。 3. 王孝廉:即王昌龄,当时为长安县尉。 4. 舍人:官名,掌侍奉皇帝,备顾问应对,并掌管文书奏章。 5. 烛笔:指皇帝赐给官员的蜡烛和笔。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丙戌年新正二日,即大年初二时王昌龄邸中与管舍人同席赋烛之作。 首联写宫中赐给臣子的“五辛”。所谓“五辛”,就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芹菜五种蔬菜
注释: 赐出仙毫五色霞,簪来常得侍金华。 这是说,你得到的这些笔,都是神仙用五彩霞光炼制的,经常可以插在头上陪伴着你。 因君试问临池意,可似江淹梦里花。 因为你想知道我写这诗句的用意,是否和江淹写的“梦里花开”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王孝廉邸舍即席赋烛时所作。王孝廉为进士及第,得到皇帝赏赐御笔等物,因此他写下这首诗作为感谢。 诗中第一句“赐出仙毫五色霞”,“赐出”是给予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王孝廉邸舍即席赋烛所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意义。 “彩扇含风禁里裁”中的“彩扇”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贵族的扇子,通常用丝绸、绸缎等材料制成,色彩鲜艳华丽。这里的“含风”可能是指扇子被风吹动的样子,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禁里裁”则可能是指这种扇子是在宫廷之内制作的,具有某种特殊的政治含义。 “午时宣赐近臣催”中的“午时”指的是古代的时间划分,中午时分
应制题春景图 春天的草地接连不断地铺展到堤岸,晴空下的湖面拥抱着栏杆显得格外明亮。 远山上的花仿佛成了一道屏障,纡曲的岸畔柳条像一城城墙。 树枝顶端稀疏篱笆露出来,流边古老的渡口横跨在水面上。 山岚翠色渐渐堆积起,袅袅炊烟缓缓升起。 此地如同桃花源那样美丽,人们似乎在剡溪小路上行走。 打开卷轴浏览皇览之书,心中一慰游赏之情
【诗句释义】: 1. "宝炬荧荧出上方":宝炬,指蜡烛。荧荧,形容蜡烛的火焰闪烁不定。上方,指宫殿或朝廷之上。这里指皇帝的御用烛光。 2. "小臣何幸借馀光":小臣,指管舍人。何幸,表示幸运或恩典。馀光,指皇帝赐予的烛光。这里表示小臣有幸能借皇帝的烛光照明。 3. "一从学士金莲送":一从,指自从。学士,指学士院学士,即学士。金莲,指皇帝所赐的灯芯(一种细长的蜡烛)。这里表示小臣曾受到学士的照顾
第一首 淡墨曾携写御笺,龙函今荷赐来鲜。 客卿敢问中山事,点点璇霄绛露偏。 注释:我曾在淡墨中书写御用的书信,如今皇帝赐予的龙函中送来了新鲜的东西。客人敢不敢向我询问关于中山的事?那点点的璇霄绛露似乎有些偏向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胆识。他曾经在淡墨中书写御用的书信,现在皇帝赐予的龙函中送来了新鲜的东西,这都体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注释】 青桐:指柏树。寿:祝寿,祝愿长寿。虞母:即虞舜的母亲,姓姚,名重华。姚重华,虞舜的继母,相传她曾以桐叶为衣,故后人称她为“桐娘”。石根:指柏树根部。 【赏析】 这是一首颂祝母亲长寿的诗。全诗四句,每句五字。 第一句:“青桐为干石为根”,是说柏树的树干是青色的,柏树的根是白色的。青、白两种颜色,在诗人看来,都是吉祥的象征,都代表着美好。所以诗人用它们来比喻母亲的美德。 第二句
黄玉深深贮紫霞,美人将寄自天涯。 应知陶令门前柳,好与闲人醉菊花。 注释:黄玉深藏在紫色的霞光之中,美人即将寄来自远方。应该知晓陶渊明门前那摇曳生姿的柳树,我愿与那些悠闲的人一同沉醉于秋菊之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柳杯后所作的两首答赠诗。第一首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思念和对远方美人深深的牵挂。第二首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门前柳比喻美人,以菊花喻自己的心境
【注释】丙戌: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王孝廉,指当时任县令的王昌龄。邸舍:官署的住所。即席赋烛:当场吟咏。 【赏析】这是一首赠人诗。前两句以鸡舌(指笔)比喻笔,借鸡舌进朝,暗喻自己有才能而受到赏识。后两句是说自己得到龙脑香和蜡烛等物作为赏赐,在宫中传布天下,为百姓带来好处。全诗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表现了他报国立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