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皋
诗句: 五月砧声断 译文: 傍晚的砧声断了,灯火渐灭。深藏在闺中的我泪流满面,无人知晓这心中的悲苦。 注释: 1. 五月砧声断 2. 暮砧声断火云收 3. 力尽深闺泪暗流 4. 谁道玉门寒信杳 5. 妾心何日不如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以及深深的孤独感。整首诗以夜晚的砧声为线索,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深闺中的痛苦与挣扎
【注释】丙戌: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王孝廉,指当时任县令的王昌龄。邸舍:官署的住所。即席赋烛:当场吟咏。 【赏析】这是一首赠人诗。前两句以鸡舌(指笔)比喻笔,借鸡舌进朝,暗喻自己有才能而受到赏识。后两句是说自己得到龙脑香和蜡烛等物作为赏赐,在宫中传布天下,为百姓带来好处。全诗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表现了他报国立功的愿望
【注释】清砧:古时妇女捣衣时,常击石于砧上以助其力,声清脆。更残:夜深了。葵叶榴花:指夏天的植物。不忍看:不忍心看。潇湘:今湖南、广西两省地。五月:农历五月初。闺中:女子的卧室。已先寒:已经感到凉了。 【赏析】这首诗是写闺中人对夏景的感受。首句“清砧”,写出了捣衣之声。次句“更残”点明了时间,说明天快亮的时候还在捣衣,可见其勤劳。第三句,用“不忍看”三字,表现闺中人的愁苦之情。最后两句
注释: - 五月砧声:指的是在农历五月,人们常在户外用石头敲击木制砧子来捣衣,发出声音。 - 日长无意理金徽:意指太阳渐渐升高,人们的心情变得懒散,无心处理事务。 - 夫婿从军不暂归:丈夫被征入伍,暂时不能归来。 - 关塞路遥人最远:意味着关隘和边塞路途遥远,离家的人最为辛苦。 - 伤心五月捣寒衣:表达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担忧。 赏析: 此诗以五月为背景
【注释】 代文如答王郎:指代文(李益)写给王(王之涣)的回信。兰桡,即兰舟,古代用香木制成的船桨。意转迟,意为心思变得迟缓起来。却似,仿佛。千山万水随,意思是像千山万水那样跟随。 【赏析】 《送别·寄内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细腻入微的语言、清新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对远别的深切思念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短章。
【注释】 古柏——指柏树。寿——祝福,祝寿。虞母——春秋时代贤相虞卿之母,字孟容。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写柏树的苍劲挺拔和不畏严寒,以柏树喻人,表明自己为国尽忠、为君尽责、为亲尽孝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柏树无论经历多少岁月,仍不屈不挠地经受风雪,表现柏树的坚贞不屈。第三句写柏树的枝头早已长出新的枝条,高入云霄,与天相接,显示其生长旺盛,生机勃勃。尾联写诗人虽已年老,但还要像柏树一样
【解析】 题秦茂才效云林扇景,“效”是仿效的意思;“云林”指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画的屏风名,这里代指绘画。“扇景”即以扇子上的景物作为题材。“疏树”指疏落的树木,“小亭”指小巧的凉亭,“孤”指孤单、孤独。这几句是说:远山和稀疏的树林以及小亭子都显得那么孤独,我拓下了《云林图》。 为问先生独往意,如今倘许画人无?“先生”是诗人的自称,“独往意”是说自己喜欢独自行走,不受拘束,追求自由
诗句: 一诺千金与万金,头颅未老义何深。 译文: 承诺之重要,胜过千金; 虽年岁已久,却依旧坚守着诺言的深意。 注释: - “一诺千金”:此成语形容承诺的价值极高,有时甚至超过千金。在古代中国,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言出必行,极其守信。 - “与万金”:在这里表示承诺的价值极大,如同拥有万金(即大量金钱)。 - “头颅未老”:描述的是即使年龄尚轻,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诺言,未曾违背。 -
【解析】 “戏为元方送文如”是第一句,起兴。“泪滴何如江水深”是第二句,承上启下。“亦知不是长离别,其奈朝朝暮暮心”是第三、四句,由景入情。“朝朝暮暮”是关键词,意为天天、时时、日日夜夜。“其奈”是关键词,意为无奈、无奈何。“朝朝暮暮心”是关键词,意为每天每时都如此。“赏析”部分要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 译文:泪水怎么比得上江水深?江水涨落,潮去潮来,日日夜夜在寻觅。我也知道
【注释】 文如:即王郎,作者的朋友。 干行:干枯的树枝,这里指代诗人的仕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雨”和“云”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开头两句:“雨雨云云不偶然,朝朝暮暮谢君怜。”意思是说,天上的雨下个不停,就像我的心情一样;而你天天都来安慰我,让我感动不已。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两句:“干行别泪堪成血,愁杀看花又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