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振
这首诗是苏轼的《听雨楼》,以下是诗句和译文的逐句解释: 1. 一年过京口,帆飞疾如走。 注释:每年经过京口时,船帆像飞驰一般。 赏析:诗人用“过”和“飞”来描述船只的速度和迅速通过的场景,体现了他对于旅行速度的追求和对时间的珍视。 2. 半江疏雨隔篷听,泻下骊珠三百斗。 注释:江上飘散的细雨隔着船篷,听着仿佛有三百颗骊(一种宝石)珠子从天而降。 赏析:这里的“骊珠”可能指的是珍珠
诗一:《娄江之侧有昆丘,拙庵道人居上头》 “娄江之侧有昆丘,拙庵道人居上头。” 这首诗描述了拙庵道人居住在山中的昆丘之侧,其简朴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诗二:《江声到枕或成雨,海色满帘都是秋》 “江声到枕或成雨,海色满帘都是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江水的动态美。 诗三:《守株曾得山中兔,托迹竟比林头鸠》 “守株曾得山中兔,托迹竟比林头鸠。” 通过比喻
山中种木围书阁,无数好枝生屋头。 白浪吹云湖艇晚,青松含雨石窗秋。 译文: 在山林中种植木材,围绕书阁形成一道风景。众多美丽的树枝从屋顶生长出来。 傍晚时分,湖上泛起的白浪与飘动的云雾相映成趣。青翠的松树和滴落的秋雨落在石窗上。 译文: 我如同韩宣子那样赋诗,制作器物则仿效樊敬侯的风格。 更喜爱小亭深处、深林之中的景色,那里有竹子根部洗砚台的泉水声音。 注释: 题梅道人画:指诗人自己写的梅花诗画
诗句翻译 1. 钱塘之地何雄哉,秀压元圃超蓬莱。 - 注释:钱塘(今杭州)这个地方多么雄伟啊,它的美景足以压倒元朝的上苑和仙境中的蓬莱。 2. 大江如龙天际起,山从佛国西飞来。 - 注释:宽阔的大江像一条巨龙在天空中腾飞,山脉宛如从西方的佛国飞来。 3. 云间三百六十寺,合丹凝紫开楼台。 - 注释:云雾缭绕之间有三百零六座寺庙,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着这些楼台。 4.
诗句解释: - 湘江老竹饱霜雪,圆如赤琼劲如铁。 - 湘江的竹子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霜雪雨,它们的形状如同赤色的玉石一样坚硬,如同铁一般坚韧。 - 摩挲碧藓生秋香,尚带湘娥泪痕血。 - 轻轻摩挲着绿色的苔藓,仿佛闻到了秋季的芬芳,而苔藓上还留有湘水女神的泪水痕迹和血迹。 - 梧溪老人人中龙,一朝入手夸奇逢。 - 梧溪的老人被誉为人中的龙,他一旦抓住了机会,就会自豪地炫耀他的非凡才华。 -
注释:梨花树的枝头挂着雨珠,春雨润满西园十二栏。为什么锦鸠的声音不断?阴云连日笼罩着溪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西园的景象。首句“梨花枝上雨斑斑”描绘了梨花树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景象。第二句“春满西园十二阑”,进一步描绘了春意盎然的西园,十二个栏杆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第三句“何事锦鸠声不绝”,诗人询问为何锦鸠的鸣叫如此频繁,可能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让它们感到兴奋
注释: - 大嫂:指织锦的大嫂子,即织锦的妇人。 - 二十馀:二十多岁。 - 小姑:指织锦的小姑子,指织锦的女童或女工。 - 织倦花下:织完一幅锦后,休息在花朵下面。 - 弄梭不停手:继续织着,不停地织着。 - 纤纤玉指柔且温:形容织锦女手指细长而柔软。 - 机声似凤哑哑闻:织机的声音像凤凰叫一样响亮。 - 一尺一尺复一尺,织成一片湘江云:形容她织锦的速度非常快,织成的锦就像一片湘江上的云彩。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和陈同文早朝次韵》。全诗如下: 日华初转万年枝,蓬莱殿影迟。十万貔貅环紫禁,三千鹓鹭拜丹墀。 河东客献扬雄赋,海外臣降陆贾词。要识中原新气象,黄河清浅已多时。 注释: 1. 日华初转万年枝,蓬莱殿影迟。 - 日华:早晨的光芒或日出的景象。 - 万年枝:指树名万年青(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长寿和永恒。 - 蓬莱殿: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宫殿,位于东海蓬莱仙山。 - 殿影迟
题云林赠琛长老画 山中乔木已无多,留得残株在涧阿。 注释:山中的高大树木已经不多了,只留下了一些残存的枝条生长在山涧边。 译文:山中的大树已经很少,只剩下一些小树在山涧边生长。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山中树木稀少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诗绝岂能忘惠远,画工犹自忆祗陀。 短篁风起秋先觉,灵石苔生雨乍过。 注释:诗歌的绝句怎么能忘记惠远
山中种木围书阁,无数好枝生屋头。 白浪吹云湖艇晚,青松含雨石窗秋。 赋诗当似韩宣子,作器定从樊敬侯。 更爱小亭深树里,竹根洗砚细泉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