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琦
【注释】 壬辰:即万历二十七年(1599)。钟淑濂和张伯任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吏隐:隐居于官场。方朔:西汉东方朔,以滑稽著称。谏说:进谏。袁盎:西汉大臣,因直言被贬,后为梁孝王相,又遭诬陷,但能明辨是非,终得昭雪。匡世资:纠正时弊的能力。三山:指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像东方朔一样隐居在官场上,我像袁盎一样敢于直言劝谏皇帝。我的威严之姿还没有得到皇上的亲近
【注释】 帝:指唐太宗。 千秋历:古代历法名,即“甲子历”。 莺花周正月:莺歌花开的时节。 旋玑正:日月运行到正南位置(即冬至)。 阳春布天令:阳气开始生发,春天来临。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五都:唐代长安城内分为东、西、南、北和中五大区域。 燕台:指唐都长安城。 梯山人贡:人们从各地进贡。 白环银瓮:指外国进贡的宝物。 翡翠明珠:形容珍宝华丽。 薄暮千门凝瑞霭
【注释】 都城:京城,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郡国:古代称地方行政区域,此处指各地。 告灾:上报灾害。 愿将圣主光明烛:意即愿皇帝像明灯一样普照百姓。 普照:普遍照耀。 桂海人:广西、广东一带的人。 【赏析】 这首是一首七律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首联“夜夜都城望月新,年年郡国告灾频”两句
万里苍烟海气通,欲从何处望东蒙。 斜风细雨长安道,赖得分携是醉中。 赏析: 首句“万里苍烟海气通”,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海洋景象,烟雾弥漫,与远处的山峦相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感觉。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广阔,更是心灵上的无垠。诗人借助“海气”这个关键词,表达了面对茫茫大海时的感慨和向往。 第二句“欲从何处望东蒙”,则转入了内心的迷茫与寻找。在长安的街道上,诗人似乎已经迷失方向
送钟淑濂给谏阅视上谷 晨发青琐闱,暮出居庸道。 长风吹大漠,万里白浩浩。 维时上谷塞,未有匈奴扰。 庙略屈群策,边事藉三表。 金缯岁出塞,玄黄日在皂。 我宁求宛马,虏遂厌吴缟。 岂不练士卒,岂不筑城堡。 甲胄不御冬,樵苏难宿饱。 尖丁及养马,饮泣无昏晓。 请观郭西田,颇亦宜粳稻。 幕府锸如云,私田迹如扫。 胡雏岂甥舅,汉女为妻嫂。 嫁女与汉人,不如与胡好。 胡人饶赐予,汉人色枯槁。 古来限华夷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银汉清秋万里遥,月开妆镜桂云消。 银汉:银河。银汉清秋万里遥,月开妆镜桂云消。 月光照亮了天河,仿佛是仙女打开了梳妆台的镜子,桂花在月光下飘散,宛如云烟。 可怜精卫空填海,不及天孙鹊驾桥。 可怜精卫空填海,不及天孙鹊驾桥。 可怜的精卫鸟,徒劳地努力填平大海;却比不上织女星(天孙)的喜鹊搭成鹊桥来传递信息。 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七夕四首 冯琦
《七夕四首》之赏析 冯琦的《七夕四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诗中不仅表现了对传统爱情的美好祝愿,还透露出作者对人间与天宫、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深刻思考。 “一水盈盈会转稀,敢从天汉问支机。”这句诗通过对比天空的广阔与河流的细小,表达了尽管自然界的万物各有其规律,人的情感追求却永无止境。这种对比,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生动写照,也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一种哲学反思
诗句释义及赏析 塞北佳人亦自饶,白题胡舞为谁娇。 - 塞北佳人:指的是居住在边塞的美女。 - 亦自饶:表示她们不仅美丽,还具有某种自信或从容的态度。 - 白题胡舞:在白色的舞裙上绘制图案,可能指代某种艺术表达方式。 - 为谁娇:询问这些美丽的女子是否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而舞蹈。 青霜已尽边城草,一片梨花冷不销。 - 青霜已尽:形容冬天的寒冷已经过去,边城的草木开始复苏。 - 边城草
【解析】 此诗首句“月明秋淡曙河微”描绘了一幅清幽静美的夜景。次句“脉脉新愁理旧机”是说,在如此美丽的夜晚里,心中却充满了新愁。第三句“为问七襄何日就”,作者问自己,七夕那天能否见到织女。第四句“西征吾欲赋《无衣》”,作者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有一日能到西部去征战疆场,并创作出一首《无衣》。这四句诗中包含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明月高悬,秋夜朦胧,曙光初现,河水渐清。
以下是对冯琦《七夕四首》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天空露下夜如何:描述了夜空中月光的皎洁,象征着七夕之夜的美丽与神秘。 2. 漫道双星已渡河:表达了牛郎织女虽相隔银河,但仍心系彼此的情感。 3. 见说人间方恤纬:反映了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关注,可能因为古代人们对于天文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敬畏。 4. 可知天上欲停梭:通过“停梭”比喻七夕节的到来,象征着织女的辛勤工作即将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