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琦
【注释】: 梅共雪,岁暮斗新妆。 梅与雪花一起绽放,在岁末时相互映衬着新装。 月底素华同弄色,风前轻片半含香。 月光下,白色的花朵像洁白的云彩一样,相互交织出美丽的色彩;微风中,花片轻轻飘落,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不比柳花狂。 与柳树的轻盈飘逸不同,梅花更显得端庄优雅。 双雀影, 堪比雪衣娘。 两只小鸟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穿着雪白长裙的姑娘。 六出光中曾结伴,百花头上解寻芳。
竹 满地种琅玕,修枝荫茅屋。 注释:竹子满地生长,高高的竹干遮蔽着茅草屋顶。 赏析:此诗描写了竹子的挺拔和茂盛,以及其对茅屋的遮阴作用。首句用“琅玕”来描绘竹子的高大挺拔,第二句则通过“修枝”来展现竹子的茂密生长状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以下是对冯琦的《送张伯任都谏阅视固原》一诗的逐句释义: 1. 壮士常慷慨,懦夫多局促。 - 关键词解释:慷慨表示心情激昂、豪爽,局促则形容胆小、不安。 - 注释:这里的“壮士常慷慨”指的是勇士们通常胸怀大志,充满激情;而“懦夫多局促”则是指胆小的人往往感到不自在和拘束。 2. 男儿志万里,取别无踯躅。 - 关键词解释:男儿表示男性,志万里指有远大的志向,踯躅则是犹豫不决。 - 注释
燕然行 石粼粼,草斑斑,边城五月如秋寒。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 燕然山下临大虏,旁有两人相对语,握手长叹泪如雨。 一人自言出门时,床头妻子牵衣啼。桁上无襦釜无糜,君今早出何时归? 且复牴泪一慰之,投剑仰天自叹欷。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 闻说派尖丁,复道散夷马。已知饥寒弃原野,仓皇骨肉忍相舍。 一人欲语还嗫嚅,回头看有行人无。一从互市不备胡,但备将军营内呼。 营内呼,何时已,君亦大从容
结交行 与谷山年伯兼讯侯将军, 结交难结心,无论廊庙及山林。下里浮沉世事浅,中朝出入人情深。 二十年来与公厚,倒屐倾筐无不有。亹亹清谈曲席前,沉沉夜酌疏钟后。 有时联骑游郊衢,谁相从者葛与朱。侯生亦自有侠骨,酒酣击缶歌呜呜。 远从京华望丘壑,迥如樊笯思寥阔。一朝客散长安邸,千林万点从风落。 朱君窜,葛君死,贵阳老将亦归里。齐鲁天青两少微,并驱中原与公耳。 尚书舄学士鱼,岁云暮矣公何如
素衣不禁帝京尘,出郭看春已暮春。 我自倦游君未遇,杨花如雪送归人。 南浦春波照酒卮,谩将离恨托前期。 如何命驾能千里,不为临歧住少时。 注释: 1. 素衣:白衣,通常代表清高、纯洁或不屈的态度。 2. 帝京:指京城,也常用来指代繁华的都城。 3. 杨花:即柳絮,春天时随风飘散的白色花瓣,常被用来象征离别。 4. 南浦:南方的水边,这里可能指的是江边或者河边。 5. 酒卮: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具
诗句释义与译文: 竹外有瑶华般的花田千顷,更有素梅掩映其中。双雀在寒枝上叽叽喳喳地叫,蹴落了飞花却不见踪影。 相并着,相并着,明亮的月亮惊得栖息不定。 注释:竹外(指竹林之外),瑶华(一种花名),双雀(两只小鸟)、明月(指月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首句“竹外瑶华千顷”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一片广袤的花田,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壬辰,即明万历四十二年(1604年),作者在京城任礼部主事期间,因弹劾权臣申时行而得罪。钟淑濂、张伯任也是受牵连的官员。此诗为作者与钟、张告别之作。 世事亦何常(世道变化无常) 惨舒递相荡(喜怒哀乐,交替出现) 今日非昨日(今日已不同于过去) 回首一惆怅(感慨万千) 圣人久在宥(圣君宽仁,宽容有度) 君子始用壮(君子开始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 漫同贾生哭(像贾谊一样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把握,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手法和意境,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 “南为鹞,北为鹰”,“为”,是动词,“做”的意思,“南为鹞”与“北为鹰”两句的意思是:在南方做鹞子,在北方做雕。这里用两个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侧目下视烟光凝”,“侧目”指斜着眼睛看,“侧”是偏义词,“凝”是凝聚
【译文】 元朝的世道如此腐败,你年纪轻轻就已半百。我比你小,身体也弱,头发都白了。人生如梦,岁月不饶人。过去我们曾在台阶下的老树旁一起游戏,如今这老树已经枯死了。 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变迁,怎能经得起离别?想起当初入词林时,和你朝夕相处,欢笑如醇酒,永不废弃药石。夜半还在杯盘之间畅饮,盛夏时节赤裸上身。惊心问及健康,握手谈病痛。一旦忽然分离,万事已成陈迹。 在南浦送别的地方,转眼间又成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