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重点字词来分析。“清衣”二句,是说:愿得还丹而脱去凡骨,在九霞光里观赏琼台的美景。“王卧云平章”,指王卧云。王卧云是宋代著名的道士,有《洞天集》。“王卧云平章”是作者的自称。“清衣”,即道家所穿的道袍。“洞天”指神仙所居之地。“为王卧云平章作”一句,点明写作对象和创作缘由。
射虎行 伏劲弩,操长矛,壮士射虎南山陬。 南山深处藏猛虎,英雄豪士勇者来。 箭如流星疾如电,虎被命中应声倒。 虎眼瞪大如铜铃,不自追责怨天尤。 曾经威猛无人敌,一怒之下可摧千军万马。 飞翔穿梭于险峰,崖石崩裂林木摇。 朝餐鹿兔暮牛羊,饥饿时狼狐骇遁藏。 拉人填饱肠胃里,虎威虽猛终畏人。 世间万物皆自然,唯有人类智慧更高。 虎虽恃力但不足畏,头骨瑰奇毒矢穿。 此时中箭气势雄
【释义】 老虎想要吃人,人们就用弓箭来射老虎。老虎强壮人弱小,怎能支撑下去?用智慧去和力量较量,最后终于把老虎射死。吃了它的肉,披上虎皮,唉,那些唾沫横飞的勇士啊,究竟是为了谁啊! 【赏析】 此诗写射虎者智擒猛虎的英勇行为,颂扬了勇士的聪明、勇敢和机智。 “虎欲食人人射虎”,起二句,点明射虎的原因。老虎想吃人,人想制服老虎,于是决定用箭来对付老虎。老虎凶猛,人又软弱,因此人与虎的斗争
【注释】 和张员外柳花词:为张咏的《柳花词》作和诗。咏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这首《柳花词》写于春暮时,描绘了柳花飘落的景象。 苏小楼阑外,樟亭江水干。 樟亭,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郊。 “樟”通“沧”,沧浪水。 柳花三月暮,雪落向征鞍。 柳花,即柳絮,春天柳树上的花。征鞍,远行的人的坐骑。 征鞍浩荡无归定,柳花还扑妆台镜。 妆台镜,妇女梳妆用的镜子。 镜里婵娟感别离,一夜相思生鬓丝。 婵娟
【注释】 1.题四马图:题诗。2.细草沙场春:春风中细长的草地犹如战场。3.忽看东绢落骐驎:忽然看见一匹骏马从东方的绢帛上跑过,像一匹龙驹一样矫健。4.一疋前驰复回眄:一匹在前面奔驰,另一匹回过头来观看。5.二匹齐驱若飞电:另一匹和前面那匹一起奔驰,如同一道闪电。6.最后一匹奚官骑,意态深沉目光炫:最后一匹是奚人的马匹,他的神情庄重而目光锐利。7.太平天厩粟如山,此物饱食长年间:在和平时期
谢肃的《寄北行过相思岭因而有作》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诗。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相思复相思,与子分袂久”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长久分离的痛苦。这里的“相思”指的是对某人的深深思念,而“分袂”则意味着离别。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尤为常见,诗人通过反复的“相思”来强调自己对离别的不舍和痛苦。 “岂无同心结,十手不能剖”描绘了诗人心中的一种渴望和无奈。这里的“同心结”象征着团结和紧密的关系
太昊陵 宛丘何隆隆,宰木方蔽芾。 皇羲不可作,封树表万世。 缅惟开辟初,人兽无以异。 虽有结绳政,礼法殊未制。 自非神圣兴,孰发天地秘。 人文一以宣,三才道斯备。 丘极尽恒性,稽疑示精意。 太和熏八纮,独守君师位。 群帝承治统,百王赖书契。 惜哉风气漓,复古终莫逮。 曰余昧先天,玩象冀深诣。 何能穷蕴奥,一理贯万汇。 兹焉拜古陵,特达酬素志。 硕求五十蓍,决彼天下事。 【注释】 宛丘:山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考核情感和思想主题的能力。每句诗都要在原文中有所依据,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加以概括和解释,如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则应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释
【赏析】 《天井关》,乐府旧题,多写行旅艰难、旅途风景。这首诗写从天井关到河北的旅途所见所感。 前四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行程:昨天刚从太行驿站出发,今天又登上了天井关。天井关是古代山西、陕西交界处的一座关隘,为古时晋陕间的必经之地,故名“天井关”。诗中“昨发太行驿”一句说明此诗写作时间是在出发前;“今登天井关”则说明此诗写作的时间是到达天井关后。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时间和空间位置。接着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地点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来看第一句“荥阳”。荥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古代的重要城市。这句诗描述了济水从王屋山流出,然后继续流淌。接着提到大河不能限制它,所以它东南流成为荥阳。这里提到了荥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 接着是第二句“鼎峙京索城”。这里的“鼎峙”指的是两座高大的山峰并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