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渊
馨吾王君,于壬寅年造新宅市东静地,落成赋移居诗嘱和,次韵奉寄四首 构得林泉仰夙缘,幽斋消此日如年。 香侵帘幕花迎日,笔洒烟云雪满天。 佳客适来四五辈,新诗吟得两三联。 人生具兹清闲福,为问功名值几钱。 【注释】 构:筑。 幽斋:幽雅的书房。 香侵帘幕花迎日:花香飘进帘子,花儿迎接着太阳。 佳客:指诗人的朋友。 吟得:写成、吟诵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新居落成后写的赠诗
【注释】 辛夷:木兰树的花,初开时呈黄色。 花发莲台光照玉:玉兰花开,犹如照映在莲花台上的明月。 托根净土疑仙种:玉兰花根生长在净土(佛教称清净无染的地方为净土),好似是神仙种下的。 结伴名山仗佛看:玉兰与名山一起被佛光照耀着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玉兰花的诗。首联写玉兰初放,尚感微寒,但寻春之兴致未尽;颔联写玉兰花开放,如同照映于莲花台之上的明镜,又如香气扑鼻,飘送至竹林之间
这首诗的意境是赞美水仙花的坚韧和纯洁。以下是逐句释义: 1. 百花开尽正冬残,肯让梅花独占冠。 - 百花:指春天时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的景象。 - 冬残:冬天即将结束,万物凋零。 - 肯让:愿意让步,不与对方竞争。 - 梅花:通常代表坚韧和纯洁,在冬天盛开,不畏严寒。这里的“梅花”指的是水仙花。 - 独占冠:形容水仙花独自占据花魁,无人能及。 2. 爱静不容蜂蝶见,守贞岂畏雪霜寒。 - 爱静
【注释】 岘山:指襄阳的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杪(miǎo):高。尊人:尊称对方为“尊人”。仲陶先生:指唐代文学家王勃的祖父王通,字仲淹。遗诗见示:赠给我诗稿。因题一律于后:于是写下一首诗作。诗文各有运穷通,传世宁论拙与工:诗歌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作品的优劣也难以用是否拙劣来评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仲淹先生的遗诗后写的一首题画诗,表达了他对仲淹先生及其遗诗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茶罢归来正晚钟,二三知己笑谈空。——在喝茶之后返回时,正好听到晚上的钟声,与二三知己(朋友)一起笑着谈论着无关紧要的事。 2. 山光叆叇炊烟白,塔影琉璃夕照红。——山上的光线透过云层映照出炊烟的白色,而夕阳下的塔影在琉璃瓦上反射出了红色的光辉。 3. 粥鼓声中刚腊日,纸鸢风里闹儿童。——在煮粥的声音中迎接刚刚到来的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而风筝在空中被风吹得热闹非凡
潘幼南比部任扬州教授六年矣,一毡坐冷,鸡肋难归,今春寄诗述其近况,因答三律代简。 彩霞飞尽剩孤云,鲁殿灵光只有君。 苜蓿斋厨怀旧友,莼鲈风味怨离群。 一春阴雨连天暗,三月寒衣待日曛。 菜麦已伤薪米贵,故乡风景报于君。 【译文】: 彩霞消失只剩下孤云一片,只有你像鲁殿的灵光一样高远。 想起旧时的好友在苜蓿斋中一起吃饭,怀念莼菜和鲈鱼的美味而感到孤独。 整个春天连绵不断的阴雨使得天空昏暗无光
这首诗是诗人为六十岁的王君王寿辰所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君的敬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六十年华日正斜,晚晴天气衬朱霞。 释义:六十年的光阴如一日般地度过,夕阳下的晴朗天气更衬托着朱红色的朝霞。 赏析:诗人用“六十年华”来表示自己的年纪,用“日正斜”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而“晚晴天气”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邵息庵阅倚云吟草蒙赐佳章,次韵奉答 想著莼鲈便下叉,玉堂挥去谢京华。 朱颜日丽宜春酒,乌帽风欹趁菊花。 译文: 想着莼菜鲈鱼的美味,我立刻放下手中的叉子;离开了繁忙的玉堂,我要到京城里享受一番。我的面颊红润如同初升之日,适合享用宜春酒。头戴乌帽,微风吹拂,我正趁着菊花盛开的时候欢畅饮酒。 注释: 1. 邵息庵:指作者方仁渊。 2. 倚云吟草:指诗人阅读杜甫诗歌的作品。 3. 蒙赐佳章
【注释】 一梦华胥:指南面的窗户。 古稀:七十岁。 名花:美丽的花草。 柳眼:柳叶初长,形如人眼。梅心:梅花初开,形如心。 二首:这里是指诗的第二、第三两首。 邵息庵:作者友人邵亨明的号。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南方寓所时写的。首联以“一梦”二字点明主旨,写梦中游历到古稀之年,回首往事,六十九年已过。中间四句写自己对花酒的喜爱和品赏,以及内心的感受。五、六两句是说,想适人情难免俗
潘幼南比部在扬州教授六年了,一毡冷坐,鸡肋难回,今春寄诗述其近况,因答三律代简。 一江遥隔水盈盈,佳句开缄四座惊。 芳草难萦孤客梦,落花留恨故人情。 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 为报平安眠食好,年来心节喜双清。 【注释】 潘幼南:指潘之恒(1426-1507),字幼安,一字鸿父,号紫泉居士,浙江海宁人,明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家。 比部:官名,明清时指吏部。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