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渊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壮不加鞭老可知”: - “壮”指年轻时。 - “加鞭”通常指鞭策自己,这里比喻为不断努力。 - “老可知”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知道何时应该停止。 - 注释:随着年轻时期的不断努力,到了老年自然会明白何时该停下来。 2. “行年四十竟如斯”: - “行年”指的是年龄或岁月。 - “竟”是最终的意思。 - 这句诗表达的是到了某个年龄阶段,自然会有所领悟
【诗句释义】 1. 嫦娥:神话人物,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子。 2. 人看:指人们观赏月亮。 3. 扫尽星河挂玉盘:形容月亮像玉盘一样悬挂在夜空,照亮了整个银河。 4. 千里江山齐朗澈: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千里江山清晰可见。 5. 万家儿女共团圞:形容全家人在月圆之夜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6. 庭前桂子和风落:形容桂花随风飘落的景象。 7. 云外天香带露漙:形容远处天空中飘来的花香带着露珠。 8. 骚客
【注释】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伯兄:兄长。守仪:即韦应物,唐玄宗时曾任苏州刺史。乙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重阳节前的一个晚上,当时诗人在长安,怀念远在他乡的兄弟。首句“不插茱萸竟四年”,是说自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以来,已经四载没有与兄弟们一起过重阳节了,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又逢佳节异乡边”,点出节日和离家之遥
【注释】乙丑:年号,宋孝宗淳熙七年。茅峰: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南。 拖:缭绕。绀殿琳宫信步过:信步走过碧绿的山峰。绀殿,指山色如绀(深青)色的宫殿。琳宫,指山石如美玉。“拖”字形容云烟缭绕山峰的景象。 泉石争鸣琴绿绮:泉水与石头互相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好像奏起了美妙的琴声。绿绮,古琴名。 云峰齐插青螺:高耸的山峰插入天空,好似青色的螺帽。 四围春色来天外:四周春天景色如同从天上飘落下来的一样。
解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数茎湘竹饰霜纨,宜画宜书更耐观。 - 注释: "数茎"指的是数量不多的几茎,"湘竹"是一种竹子,"饰"即装饰,"霜纨"是形容其洁白如霜的美玉,"宜画宜书更耐观"表示这种扇子既适合绘画也适宜书写,且观赏效果极佳。 - 译文: 几根湘竹作为装饰,如同白如霜的绢帛,既适合画画也适合写字,而且非常耐看。 2. 自有冰心能却暑,每逢热客便生寒。 - 注释: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流光冉冉隙驹过:光阴如流水般悄然逝去,就像驹(马)快速地经过缝隙。 2. 每到良宵念旧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怀念过去的时光。 3. 去国尚怜寒范叔:离开故乡时,还怀念那位寒冷天气中的范叔。 4. 卧居常叹病维摩:在家休息时常感叹生病的维摩诘(维摩居士)。 5. 花间怕作怀人句:在花丛中写诗时,害怕用那些带有怀人意味的句子。 6.
【解析】 “乙丑”是诗作写作时间。 第一联写景,诗人登临文选楼,遥望山中香山寺的遗址。帝子,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纲。声华事已遥,指萧纲死后,其声威已不显于当世了。 第二联写情。半庭草色侵双屐,意思是庭院里青草长到台阶边,已经长到了屐印上,说明这里人迹已稀。一径松风话六朝,意思是松林中吹过一阵风,似乎在诉说着六朝的往事。 第三联写意。殿宇几经沦浩劫,意思是殿堂楼阁历经浩劫,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友人徐君敬的书信后,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解释: 得锡山徐君子敬书简怀却寄二首其一(乙丑):收到徐君敬的信,心中充满了怀念之情,于是写了两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西风料峭雁行斜,捧读瑶笺感岁华。落日秋风游子意,白云黄叶故人家。:秋风萧瑟,天边飞过的大雁斜斜地排成了“一”字。我手捧书信(瑶笺),感叹岁月的流逝。夕阳西下,秋风中我像游子一样四处漂泊
注释:今晚的银河格外清澈,一轮明月捧出彩云般的光辉。楼台尽被照亮,如同通明殿一般,天空仿佛是敞开的不夜之城。秋风送来玉箫的声音,露水寒冷如金粟籁般寂静无声。愿人与月亮永远如此美好,有谁向苍天诉说不平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银汉今宵分外清,一轮捧出彩云轻。”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宁静和美丽。第二句“楼台尽作通明殿,天在浑开不夜城。”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写诗人对远方的亲人、朋友的思念及对时政的忧虑。 “客窗愁对短檠红,起看银河泻碧空”意思是:在客居的窗口,面对昏黄的灯光,我愁闷地坐着,仰望着满天的星斗,银河如瀑布一般泻向青空。 “小倚花栏怀旧雨,每惊泥爪羡归鸿”意思是:我在小小的栏杆边徘徊,看着窗外绵绵细雨,不禁想到家乡的旧友,心中充满怀念之情。每当听到归雁南飞的声音,就不禁感叹自己的飘零之感。 “相如赋好曾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