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1126年6月17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曾进土,历任知州、参政、参知政事等职,封益国公。晚年退居家乡,自号石湖居士。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是诗句及对应译文的逐句解释: 1. 舟过彭蠡望匡庐用澹亭游悬空寺韵
【注释】 圣安寺: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是晋代僧人慧力在此结茅为庵,故名。 紫雪:紫色的雪花。堆空当首夏:指初夏时节,大雪纷飞,积满院落。 柳湖: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宿雨:隔夜之雨。初晴:“初”字有多重含义,如“初春”、“初始”等。 残花不住枝头落:意思是说,树上的花虽然已落去许多,但还继续在枝上开放。 矮树还从腹内生:意思是说,即使树上的树木被砍伐掉,但新的矮小的树木仍能从地下长出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陂》。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西陂烟月足清幽,方外诗人到惠休。 - 注释:西陂,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市附近。烟月,指烟雾缭绕的月光。足清幽,形容环境非常宁静、美丽。方外诗人,指的是那些生活在世俗之外的隐士或诗人。到惠休,是指诗人来到了这个地方,与惠休(可能是一位隐士)相遇。 - 赏析:首句描绘了西陂夜晚的宁静美景,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调。 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及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注意要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进行分析。本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春日里渌波村的美丽景象,杨柳参差错落,覆盖着村舍;绿柳成荫,村中一片宁静。第三句写自己乘轻舟在春风里小憩的情景,第四句写自己垂钓的情景,鱼虾游动,鱼儿孕养。 【答案】 注释:杨柳长势不齐,恰如庐舍。渌波村里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萧瑟郊原获稻声:风过郊野,吹落稻谷,发出沙沙的声音,形容秋天的景色。 走马空林防落帽:骑着马在空荡荡的林子里,担心帽子被风吹掉。 窥墙小妇讶前旌:从墙洞里窥视,看到前面的旗幡,惊讶于它的高远。 愁分鸿雁三秋梦:将愁绪与鸿雁南飞的三秋梦境相分。 醉倒茱萸九日情:喝醉了酒,想起茱萸酒带来的节日情怀。 怊怅雷塘何处是:惆怅地询问雷塘在哪里。 夕阳西下隐层城:太阳西斜时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西山道中”是第一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西山在京城之南,春光明媚,鸟语花影,一派生机。 “莺花三月漾春晖”是第二句,写莺啼燕舞、花红柳绿。“杏子”指杏树,“桑叶肥”指桑葚熟透。 “废寺寻来碑半仆”是第三句,写诗人来到一座荒废已久的寺庙,只见残破的碑石半倒,令人唏嘘不已。 “抽芒小麦翻青浪”是第四句,写初夏时节,小麦拔节长高
【赏析】 步家老人《同儿至联句后戏成一绝》韵。此诗首二句,写自己喜得佳儿之喜悦心情。“投老”,即年老,也指人到晚年。“心情喜誉儿”,是说心情好,对儿子的成就感到高兴。“又把岁寒卮”,是说又端起酒杯来,表示庆贺。第三句,说自己的儿子学语多生涩。这一句用典。“生涩”二字是关键。杜甫有“生常怪诸儿痴”句(《示宗武》),“生涩”即指“痴”。杜甫在夔州时期与李白有过交往,他作《饮中八仙歌》
【注释】 ①范公祠:即范仲淹祠。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他曾任江都县令(今江苏扬州),在任期内为百姓造福,后被贬至邓州,在邓州修建了范仲淹祠。 ②“赈饥”句:赈济灾民,救济饥饿的人。 ③“复停轩”句:《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到任不久,就上奏朝廷要求减免赋税,并修筑堤防,防止水灾,同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所以此处说“复停轩”。 ④“经旬”句:指从范公祠到江都的路程有十几天。飞檄:急使文书
【注释】 栋影萧疏:栋,即堂。栋影萧疏,形容屋檐的影子稀疏。 竹影团:指竹子的阴影。 毗陵题人争品: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古地名。毗陵题人,指当时名士。 未许参寥两样看:参寥,即道潜,宋代诗人,苏轼的朋友。这里指道潜。 【赏析】 《辛末夏五月过北兰寺时烟江叠嶂堂初成漫赋五首》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为第三首。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常州节度推官、知州时所作
这首诗是作者在《辛未夏五月过北兰寺时烟江叠嶂堂初成漫赋五首》中的第二首。 波光潋滟柳阴凉,白版为床小阁张。 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柳树的阴凉,如同一张白色的板子,搭建起一个小阁楼。 长日听鹂同老衲,浮岚暖翠扑衣裳。 在漫长的日子中,我与鸟儿一同修行,被浮岚和暖绿的山色包围。 注释: - 波光潋滟:形容水波荡漾,光影交错。 - 柳阴凉:指柳树的阴凉之处。 - 白版:白色的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