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竹芳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1. 海涛 - 缘何: 为什么 - 海啸: 大浪 - 满兰城: 波涛汹涌到整个兰城市 - 山雨欲来先作声: 山中的云雾和雷声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暴雨 2. 山雨欲来先作声 - 山雨: 山中的云层开始聚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 欲来先作声: 暴风雨之前,空气中已经充满了即将来临的气息 3. 雪涌港门龙作吼 - 雪涌:
【诗句释义】: 1. 竹声萧飒雨声催,惊破幽人午梦回。 注释:竹子发出声音,萧瑟的声音;雨声急促,催促得紧。 2. 拂袖香风木樨放,映窗金色菊花开。 注释:袖子被风吹拂,桂花散发出香气;窗户映衬着金色的菊花开放。 3. 海天已滞三秋后,乡信难逢一雁来。 注释:海上和天空都已经是秋天的景象了,已经过了三个季节;家乡的信很难收到,一只大雁飞来了也没有消息。 4. 渺渺予怀添旅闷,兰舟何日渡阳台。
【注释】 重阳:即重九,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古人于此日登高饮酒。一旬,十天。小春:指立春。 【赏析】 “节过重阳又一旬”,重阳节过去已过十天,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故有“岁暮”之意。作者在此用“又一旬”来表明时间之久,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白衣送酒更无人”,在重阳节期间,人们多喜欢饮酒赏菊,而此时却无一人相伴,只有“白衣”(白衣道士)送酒而来,这种反差使得诗人的心情显得更加孤独和落寞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满目积沙日影西” - 描述视野中满是沙滩,阳光照在西边。 - 关键词:积沙、日影西 2. “周围众岭势高低” - 周围的群山高低起伏。 - 关键词:众岭、势高低 3. “三春花柳寻踪杳” - 三个春天来临时,花柳的踪迹已经消失。 - 关键词:三春、花柳、踪杳 4. “一树云烟与屋齐” - 一棵树上飘荡着如云似烟的景象,几乎与屋子一样高。 - 关键词:云烟、与屋齐
译文: 兰花城中的元宵节,各种水果层层摆上宴席。纸钱烧处起云烟,整个城市都被香气包围。满城的香烛人依户,一路上歌声飘荡在夜空。明灭灯光随水转,辉煌火炬绕街旋。鬼魂争抢食物,争相跳向高台想要夺先。 注释: - 兰城:指洛阳,古代的一座城市名。 - 殽果:指的是各种水果。 - 此筵:指宴会。 - 纸钱焚处:指人们焚烧纸钱的地方。 - 云烟:指焚烧纸钱后产生的烟雾。 - 满城:整个城市。 -
【注释】 木樨:木犀,桂花。绿叶层枝与桂同:指桂花的枝叶繁茂。 天香散:指桂花的香气弥漫满院。不待秋清八月中:指不用等到秋天八月桂花盛开时。 【译文】 桂花的枝叶茂盛与桂花相似,开花时花蕾柔软怕风吹。 每年满院飘散着桂花香,不需要等到秋天八月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桂花的枝叶和桂花一样茂盛,开时花蕾柔软,怕风摇动,颔联写它每年满院飘香,无须等待秋天八月桂花盛开时。尾联是反用典故
注释: 久滞兰城:久留在这里。 厌海滨:厌倦了海边。 阴云不见日:因为阴云,所以看不到阳光。 为因种菊情偏恋:因为喜欢菊花,所以对种植它产生了感情。 冒雨初开送主人:冒着雨将菊花送给主人。 赏析:《别菊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写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种菊送人的佳作。首句以“别”字领起,表明离别之意。二句写景,描写了诗人久留兰城、厌倦海滨的情景。三句写人,表达了诗人因喜爱菊花
【注释】仓:粮仓。 夜坐:晚上坐在草亭里。 空阶:台阶。 竹稍青:指竹叶的绿色。 檐前:房檐下。 画棂:雕刻成花鸟等图案的窗格子。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秋日的一个夜晚,于粮仓中静坐时触景生情而作。首句写月光如钩映照草亭;二句写露水打湿阶沿竹叶,闪烁着青光;三句写萤火虫飞舞,其影忽明忽灭;四句写萤火虫飞至檐前并飞入雕花窗格中。全诗以月色、露气、萤火、檐前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夜图
【注释】澎湖:地名,指台湾岛东南沿海的马公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剪剪:形容风很小。 迢迢:形容夜很黑,很静;也形容距离很长。 新月:初生的月亮。 远岫(xiù):高峻的山峦。 纤云:轻薄细碎的云雾。 前程:前路,前途。 红日东升:太阳从东方升起。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澎湖夜景的七绝诗。首句写“漏夜放舟之澎湖”,次句写“剪剪寒风雪浪平,迢迢良夜泛舟轻”,第三句写“一钩新月随帆转
大红花 珊瑚点缀绿云丛,海外花开别样工。 叶似青桑微带露,葩如赤芍笑迎风。 四时不改朝霞艳,一色常欹夕照红。 雨后清芬飘满院,教人错认牡丹同。 注释: - 珊瑚点缀绿云丛:珊瑚如同绿色的云雾一般散布开来,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丽。 - 海外花开别样工:这种花在海外开花,形态独特,与其他地方的花不同,显得格外娇美。 - 叶似青桑微带露:这种花的叶子像青桑树叶一样,微微带有露水,清新而湿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