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瑞恩
紫薇花 虚白堂前传异种。 紫绶曾邀宠。 斜月上帘钩,浅碧笼烟,几处凉初送。 柔姿羞藉东皇重。 溽暑宜清供。 莫道不如春,色比秾桃,瘦与黄花共。 注释: 1. 紫薇花:一种植物名,以其紫色的花冠而得名。 2. 虚白堂前传异种:在虚白堂的前面,传播着不同的品种。 3. 紫绶曾邀宠:曾经用紫色的绶带来迎接过宠爱。 4. 斜月上帘钩,浅碧笼烟,几处凉初送:月光斜斜地照进帘子里,浅绿色的烟雾笼罩着
这首诗是苏轼的《疏影·咏断虹》。 译文: 在灵光寺留下孤独的身影, 记起才经劫火一洗,洗净浇俗。 往日亭台讲舍新移,老圃劳他重筑。 飘零我是无家客,幸庇厦、何妨茅屋。 待殿春花事阑时,分取半弓莳菊。 连岁吴陵小住,长镵躬托命,园蓛自剧。 欲乞淮王,残药分尝,安得刀圭盈掬。 江南烽火连天地,已历遍、羊肠九曲。 知何时、真息劳踪,笑问平安修竹。 注释: - 灵光留独:灵光寺留下了孤独的身影 -
【赏析】 《御街行·题吴春海太史鸿恩“岁寒登岱图”》是宋代诗人晁端礼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二句写泰山之峻,三、四句写游山之奇。五六句写游赏之意。七八两句承上启下,由登山转入观览。最后三句则点出题旨,以抒发感慨作结。全诗意境高远,格调雄浑,气象阔大,笔力雄劲。 【注释】 ①御街行:词牌名。 ②题吴春海太史鸿恩“岁寒登岱图”:题,题咏;岱,泰山;鸿恩,即吴春海。 【译文】 朔风吹着严寒的冬季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雾凇覆盖的美景。下面是对每一句诗句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花非花,雾凇” - 注释:雾凇是指霜冻时,树枝挂满了像花朵一样的冰晶,看起来像是真正的花朵。 - 赏析: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将雾凇比作花朵,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二句:“初疑霜,复疑雾。” - 注释:一开始,人们可能会以为这是霜冻造成的,但后来又怀疑是雾气造成的。 - 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晓日半窗晴照。 - 晓日:清晨的阳光。 - 半窗晴照:窗户被晨光照亮,显得明亮而温馨。 2. 积雪满庭寒峭。 - 积雪:地面上覆盖着雪。 - 寒峭:形容冷峻、寒冷。 3. 呵手试新妆,慵把眉痕重扫。 - 呵手:用手轻轻搓揉。 - 试新妆:尝试新的妆容。 - 慵把眉痕重扫:懒得重新整理眉毛的痕迹。 4. 休笑。 - 休笑:不要嘲笑。 5. 为探小园梅早。 - 小园
【解析】 此词为咏雪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起句“昨夜轻寒”,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天气,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开帘瞥见”四句,由视觉转入触觉,写出了雪的洁白无瑕。“飞花”两句,用杜甫诗句“随风直到夜,飘尽潜闻香”(《小寒食舟中》),点明是雪后之景。“短篱边”三句,描写了梅花盛开,增添了几分生机。“似故乡”五句,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之句
【注释】 十六字令:词牌名。又名“句中令”、“双调曲破”。单调二十八字,四仄韵。有小令、长令两种体式。此诗为小令。 星:指星星。 银汉西斜:银河在西方斜落。 点点明:星星发亮。 流莺:即黄莺。莺,鸟名。 过:飞过。 一样照空庭:一样的光照亮着空旷的庭院。 赏析: 《点绛唇·夜月》,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写于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作者被调入京,闲居上饶带湖,心情颇为郁闷,写下了这组词
【注释】: ①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此词为“分题”之作。 ②愁:指作者内心的愁苦。 ③细雨黄昏独倚楼:意思是在黄昏时下雨,独自倚着高楼。 ④无情绪,随又上眉头:意思是心中没有忧愁,但是忧愁却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双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上片描绘了黄昏时分下着细雨的凄清景色;下片写诗人面对凄凉的景象而无动于衷,愁情不自觉地爬上了眉梢。整首小令写得细腻委婉、清新自然。
【注释】 题:题咏,为诗题画。刘彦清,字元度,号东山居士,杭州人。南宋词人。宋理宗时累官至户部尚书。工书画,尤善画梅。其弟彦高,亦以书画名世。《宋史》本传载,有《红梅阁诗集》。 “古红梅阁”,指刘彦清的红梅阁。 红梅阁,小住惬平生。 红梅阁,即刘彦清的红梅阁。他在这里小住,十分惬意。 词客彩毫工觅句,美人黄土尚多情。 词客,指词人。他挥动彩笔,勤奋地创作诗词。美人,这里借指自己的亡妻王氏。她死后
【注释】 十六字令 其三:词牌名。分题作:根据题目创作。 欸乃(ǎně)声声泛绿漪(yī):水波拍打着岸边发出的声音,好像人在唱歌一样;泛:指水面泛起的波纹;漪:水波。 桃源路,前度可曾迷:桃花源中的小径,前人曾经迷失过。这里指诗人曾经迷失过的一条小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历江南水乡时所见景色,以及自己对故乡之恋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游子在江南水乡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