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兰
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 登 山不到罗浮巅,举足万里真徒然。 瑶房璇室七十二,群真笙鹤长喧阗。 况支蓬莱一左股,金陵地肺遥相连。 风云雷雨出其下,上界漭沆涵澄鲜。 夜来星宿照分野,有若榆树垂金钱。 齐州九点尽可数,中原一缕摇轻烟。 就中飞云更奇绝,天门詄荡云联绵。 银河屈注倒在背,帝座豁落平当前。 神霄斧凿施不下,鸟道岂有藤萝牵。 何人筑亭在其下,循州太守今豪贤。 为亭命名曰子日
沛中 黄河西出南徐路,马首经过识沛中。 一代帝王还故里,几家鸡犬入新丰。 注释: - 黄河西出南徐路:指黄河从黄州向西流出,沿着南徐州的道路前行。 - 马首经过识沛中:马的头朝向的方向是沛县,所以能够识别出这个地方。 - 一代帝王还故里:指的是一位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的帝王回到了他的故乡。 - 几家鸡犬入新丰:形容那些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的人家,他们现在都已经搬迁到新的地方去了。 赏析:
注释:锦袍(华丽的长袍)争似紫荷巾,异代(不同朝代)风流贺季真。若是文章留馆阁,一竿秋水又何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朱竹垞太史的送别词。首句“锦袍争似紫荷巾”意为华丽的长袍与朴素的荷叶巾相比,哪样更有价值?诗人以“锦袍”和“紫荷巾”作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敬爱之情。第二句“异代风流贺季真”,意为你就像古代才子贺知章一样,才华横溢,风华正茂。第三句“若道文章留馆阁”
【译文】: 客居他乡见到花开,归思随着花儿浓郁。 燕地去草满地绿,马头上生乱峰。 行看南湖月明,坐听平湖钟声。 湖上鸳鸯鸟双双,栖息影重重叠叠。 【注释】: 1、客中见花发:在客中见到花儿开放。 2、归思向花浓:归思伴随着花儿的盛开而更加浓厚。 3、燕地满碧草:燕地到处都是绿色的草地。 4、马头生乱峰:马头上生出许多乱石。 5、行看南湖月:在路上看着南湖上的月亮。 6、坐听平湖钟
【注释】 乘:驾驭。螭(chī):传说中的龙种。游:遨游。垠堮:广阔的大地。八荒:泛指天下、四方。灵均:屈原,字灵均。颉颃(xiē hènɡ):鸟飞得高而低。入秦:到秦国去。纪:记。葱郁:茂盛。怀:怀念。太华:华山。三峰:指华山的东峰、西峰、南峰。日月背后行:比喻山高入云。天风:天上的风。衣裳:衣袂。英声:英武的名声。流琴笙:流传着美妙的音乐和歌声。英声:英雄的名声。古色:古代的色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春日鸣仓庚,北雁整归翮”。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描述了燕子在空中飞翔的生动画面。仓庚,即黄莺,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们在春天时开始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北雁归巢,则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冬天的结束。整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循环往复。 我们看到第二句“故人在关外
赠汪苕文民部 垂杨叶老莺乱飞,牡丹花尽黄蜂稀。桑干河水长三尺,渡头舟子催人归。 我独临时归不得,搔首看天判南北。长安当面背面尘,孤客缁衣素衣色。 结交有何意,要识公与卿。蹩躠骑短驴,翻来马狰狞。 马长驴短坠沟下,睨人玉鞭鞭玉马。投刺多逢谒者嗤,入门反被官奴骂。 斸桐为琴琴有心,缫丝作弦弦有音。提琴拊弦按宫徵,不向大雅当谁寻。 羡君文章飞健笔,爱君诗句无人匹。若复相寻不相见,男儿何处投胶漆。
【题解】 《题张穆之画猕猴挂藤图歌》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四句赞美张穆之的绘画技艺,后六句则通过描绘画作中猴子攀援树木、相互追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活力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注释】 1. 张公:指张穆之。 2. 用笔不在韩干下:比喻张穆之的绘画技艺超过韩干。韩干,唐代著名画家,以画马著称。 3. 一时好事传宣和
阁夜 百寻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临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赏析: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百寻孤阁郡城东”,这句诗描述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孤阁坐落在郡城东侧。这里的“百寻”指的是很高的高度,而“孤阁”则形容它孤立无援、独立于世的独特地位。孤阁的存在可能暗示着作者对某种孤独或寂寞的感慨。 -
【注释】 洛阳:古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东都:指古洛阳。遗迹:遗迹指古代的遗址。谁寻:有谁寻找? 雒下词人:指洛阳一带的文人。自古今:从古至今。 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北,为五岳之一。气生朝日湿:中岳嵩山的灵气,使早晨的阳光更显得湿润。 黄河声应夜钟深:黄河的波涛声仿佛是夜晚钟声的回音。 平常玉几升龙卷:平时用玉制的托盘升献神像。玉几,即玉制的托盘。升,献神时用的盘子。 几度瑶笙降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