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螭游不周,垠堮骋八荒。
在昔为灵均,君也今颉颃。
入秦纪山川,葱郁怀帝王。
想见登太华,天风吹衣裳。
三峰坠黄河,日月背后行。
瞻礼白帝宫,赋诗一百章。
英声流琴笙,古色当琥璜。
引手接天河,众星随低昂。
遥望赫运台,云气如牛羊。
矫首至再三,枉矢飞天狼。
感慨亦何为,宇宙原秕糠。
【注释】
乘:驾驭。螭(chī):传说中的龙种。游:遨游。垠堮:广阔的大地。八荒:泛指天下、四方。灵均:屈原,字灵均。颉颃(xiē hènɡ):鸟飞得高而低。入秦:到秦国去。纪:记。葱郁:茂盛。怀:怀念。太华:华山。三峰:指华山的东峰、西峰、南峰。日月背后行:比喻山高入云。天风:天上的风。衣裳:衣袂。英声:英武的名声。流琴笙:流传着美妙的音乐和歌声。英声:英雄的名声。古色:古代的色彩。琥璜(huánɡhuánɡ):玉器名。这里指宝剑。引手接天河:伸手去接天上的银河。众星随低昂(ànɡ):众星随手指的方向而闪烁。枉矢:白箭。枉,空;矢,箭。枉矢飞天狼:比喻屈子有志未伸而投汨罗江而死。枉,枉驾;矢,箭。枉矢,即空箭。天狼:星宿名,属北方玄武座,象征北方民族。感慨:感叹;慨叹。宇宙:指天地万物,也比喻世界。原:本,本来。秕糠:稻谷壳,比喻微贱。
【译文】
乘坐着神龙遨游于不周之山,驰骋八方,纵横天下。
昔日为屈原,如今你却像神鹰一样翱翔。
进入秦国,记下山川草木,心中怀着帝王之气。
想见登临太华,天空中风起时衣袂飘飘,如在云端飘荡。
三峰插入黄河,日月在背后缓缓移动,如从天边远眺。
瞻礼白帝宫,作赋一百篇,英武的名字与琴笙的音韵一起流传。
宝剑发出光芒,古色古香,犹如琥璜一样耀眼。
伸出手去接住天河,众星都随着我的手势跳动、闪耀。
遥望赫运台,云雾缭绕,就像牛羊出没的草原。
抬头仰望天空,星星闪烁了又闪烁,仿佛要飞上天空,直上天狼星。
感叹世事沧桑,感慨人生短暂,天地间原来如此微小。
【赏析】
《寄怀屈翁山客雁门》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咏史抒怀为主,借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抒发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及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语言豪放雄奇,意境苍凉悲壮,气势磅礴,风格豪宕。
首联“乘螭游不周,垠堮骋八荒”写诗人想象中的遨游太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疆域的无限赞美之情和豪迈之情,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决心。
颔联“在昔为灵均,君也今颉颃”借用屈原的名字来表示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用“颉颃”一词来表达自己现在奋发向上、立志要有所作为的心情。
颈联“入秦纪山川,葱郁怀帝王”则转入写诗人游览秦国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对于国家繁荣富强和君主英明的深切期望。诗人通过对山河的描绘,表现出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心。
“想见登太华,天风吹衣裳。”两句则是诗人想象中的登山观景情景,进一步烘托了他的豪情壮志。诗人登上华山之后,看到了那美丽的景色。那高山耸立、巍峨壮观的景象使他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仿佛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那清新的山风之中。
接下来四句“三峰坠黄河,日月背后行。”通过描写华山的雄伟壮丽来抒发自己的壮志和豪情。诗人将华山比作一幅画卷,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那三座山峰直插云霄,仿佛是从天而降,给人一种震撼之感。而太阳和月亮则在山峰的背面慢慢移动,仿佛是在山巅之上缓缓流淌的河水一般。这样的描绘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瞻礼白帝宫,赋诗百章节。”这两句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游览白帝城并吟诵诗歌的情景。诗人想象中的白帝城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它位于高山之巅,俯瞰着周围的一切。诗人在那里吟诵着诗歌并观赏着美景,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魅力。
“英声流琴笙,古色当琥璜。”最后两句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演奏音乐和歌唱的情景。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仿佛听到了英雄们的歌声,它们如同琴瑟般悦耳动听。而在这些歌声中,还有着古代的色彩和瑰丽的装饰品等宝物,让人陶醉不已。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与奔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