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寻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临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阁夜

百寻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临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赏析: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百寻孤阁郡城东”,这句诗描述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孤阁坐落在郡城东侧。这里的“百寻”指的是很高的高度,而“孤阁”则形容它孤立无援、独立于世的独特地位。孤阁的存在可能暗示着作者对某种孤独或寂寞的感慨。

  • “帘卷前山一角风”,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微风拂过,帘子轻轻卷起,露出前方山峦的一部分。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微风和树叶的声音。

  • “哀壑有光星在底”,这里诗人通过“哀壑”一词来形容深邃且幽暗的山谷,而“光星”则是指从山谷底部透出的微弱光芒。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深度和神秘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希望或是生命的顽强。

  • “明河无影月临空”,这句诗通过对天空中明亮的银河和月亮的形象描绘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浩渺。没有影子的银河显得清晰可见,而明月则静静地悬在空中,映衬出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 “群生静息鸿蒙里”,这里的“群生”指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而“鸿蒙”则是一个充满原始和神秘的宇宙概念。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谐与平衡的赞叹以及对宇宙无限可能性的敬畏。

  • “秋气森归耳目中”,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环境中,使得人们的感官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这种描述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化,还强调了自然景观中细微之处的美。

  •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清醒状态的反思和对于他人能否理解他的孤独的思考。这里的“海门”可能象征着视野或者心灵的边界,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疑问,即他是否能够超越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外界的变化和他人的存在。

2. 关键词汇注解:

  • “百寻”: 古代长度单位,此处用以形容阁高。
  • “孤阁”: 单独的阁楼,常用来形容建筑的孤立和主人的孤独。
  • “帘卷”: 打开窗帘的动作,通常用来营造一种开放或隐秘的氛围。
  • “前山”: 指前面或远处的山脉。
  • “哀壑”: 形容深而幽暗的山谷。
  • “光星”: 比喻在困境中的一线希望或生机。
  • “明河”: 银河,通常在诗歌中象征光明和希望。
  • “鸿蒙”: 古代神话中的原始天地,这里象征着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 “秋气”: 秋天特有的气息,多用来象征收获与成熟。
  • “海门”: 大海的入口,常用来象征未知或远大的未来。
  • “日初红”: 太阳刚刚升起,呈现红色,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3. 创作背景与意境:
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在郡城的某座楼阁中度过的一个晚上,当时正值秋季,天气渐凉,月光洒在山巅和河流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孤独和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