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兰
【注释】 邺中:指邺都,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铜雀: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南。 寻文士迹:寻找文人墨客的遗迹。 鸦点夕阳城:乌鸦在落日的余晖中栖息。 西陵: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松柏里:指汉末袁绍、曹操等争夺战乱时期遗留下的遗址。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邺中(今河北临漳县)的七绝诗。诗人从邺都的景物入手,以“无”为题,抒发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生前身后不同命运的惋惜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日本刀歌 市中宝刀五尺许,市中贾人向予语。 红毛鬼子来大洋,此刀得自日本王。 王使红毛预斋戒,三日授刀向刀拜。 龙形虎气生气骄,抽出天上星摇摇。 黄蛇之珠嵌刀首,百宝刀环未曾有。 有时黑夜白照人,杀人血渍紫绣新。 阴晴不定刀气色,风雷闪怪吼墙壁。 相传国王初铸时,金生火克合日期。 铸成魑魅魍魉伏,通国髑髅作人哭。 人头落地飞纸轻,水光在水铺欲平。 国王恃刀好战伐,把刀一指震一国。 红毛得刀来广州
【注释】 水路随山转:水路顺着山势曲折地流淌。 行行不厌重:每走一段路程,就感觉路途艰险而令人厌倦。 溯流三百里:逆流而上三百里。 迢递:遥远。 尊渔户:尊重那些捕鱼的人家。 秋风老客容:在秋风中度过漫长的岁月,面容变得苍老了。 最怜隔江女:最怜爱那隔江相望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泛舟从阊口至饶阳,途经许多山岭,一路上景色各异,心情亦随之变化。前四句为写景,后八句为抒情
养马行 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 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 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勺。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 注释:贤王非常爱护马,就像爱惜自己的亲人一样。王乐于饲养马,忘记了辛苦,为的是供给王的人民。每天吃百斤水草、十斗大麦和一勺小麦。还经常送些小豆和大豆,让马夜里也能得到补充。 诗的译文: 贤王非常爱护马,就像爱惜自己的亲人一样。 王乐于饲养马,忘记了辛苦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来作答。 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 路出阊江口,江流乱似堆。(“阊江口”即阊门江口,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 马衔秋草去,船载夕阳来。(“衔”是马嘴里含着;“载”是船装载。) 石镜飞天照,云门跨水开。(“石镜”指石镜湖;“云门”指云门山。) 前途犹未止,一过一徘徊。 【赏析】
春园夜集迟,陶握山不至 林间相约不曾违,试尽东风白袷衣。 注释:春天的花园里举行夜宴,陶手不来,约定在林间相见。 沧海树低潮暗上,夕阳烟乱鸟斜归。 酒当良会谋千盏,月满闲园迫四围。 注释:大海中的树木因潮水上涨而变得低矮,夕阳西下时烟雾迷蒙,鸟儿纷纷斜向归去。宴会上要喝千杯酒,月光洒满闲适的园林。 知己岂能忘此夜,年来心事对花稀。 注释:知心的朋友怎能忘记这夜晚的聚会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语言表达。 “独立”二句:“溪桥”指溪边小桥,“助寂寥”点出诗人独自站立在溪桥上,听着溪水潺潺的声音。“夕阳帆背动”写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帆船上,帆影摇曳,波光粼粼。“秋色石林骄”描绘了晚霞中的山峦,色彩斑斓,犹如秋天的树林一样。“落叶依”三句:描写了归雁栖息的场景,“落叶依归雁”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疏钟应上潮”则写出了夜幕降临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南湖三十亩,君在镜中居。 菱叶烟浮水,梅花月照庐。 人闲湘簟冷,风远玉萧疏。 何地无佳兴,高吟出夜鱼。
为客真无补,还家慰倚闾。 二年湖上雁,几纸岭南书。 山驿红柑树,江城白小鱼。 高堂有慈母,犹得进盘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