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
七歌 其三 母之祖考出于张,有明正人官职方。 抚我鞠我多圣善,歉岁曾甘啖秕糠。 教儿读书妇纺织,篝灯不知寒夜长。 两儿今已衣朱襮,负米何由上高堂。 呜呼三歌兮歌声咽,虫声满壁愁如结。 注释 1. 张:指古代的姓氏。2. 有明正人官(guǎn):有名有姓的正直官吏。3)鞠我:抚育我。4) 圣善:善良、贤惠。5)歉岁:歉收的年头。6)啖(dan):吃,这里是比喻。7)朱襮(chong)
【注】桃源: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羲皇人: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伏羲。羲皇,传说中伏羲的名号。羲皇人,即指伏羲时代的人物。 秦、宋: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宋国。这两个国家都是被秦所灭。 诈力篡杀不足询:不值得去询问他们使用欺诈和武力进行篡权杀伐的情况。 柴桑:陶渊明的故乡,在今江西九江市东。 桃源渡:在柴桑附近的一个渡口,传说是陶渊明避秦隐居的地方。 落英聚:花瓣落下来,堆积在一起
【注释】 长安:指唐代京都长安。扰扰:喧哗骚动,形容京城的繁忙景象。傀:同“傀”字,作动词用,意为被用作傀儡。彼美:指美玉。酒甘:酒味醇厚。醴:甜酒。耳热:耳朵发热,形容酒喝得太多。悲歌:悲伤地唱歌。 悲莫悲兮人寿之不可期: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悲的了,人的寿命是不可预测的。 乐莫乐兮吾心之可自喜:没有什么比能够自娱自乐更令人高兴的了。 飒飒:形容剑法或文笔雄健有力。 梦魂飘渺烟萝里
【注释】 七歌:指《国风·齐风》中的《硕鼠》《蚕妇》《葛展》《敝笱》《载驱》《猗嗟》等五篇民歌。五歌:这里泛指民间的诗歌。 有姊(zǐ)有姊嫁瘿陶,中年无病忽催凋。 姐姐嫁给瘿陶,中年忽然生病而死去。 光风转蕙崇兰谢,幽室一闭不复朝。 芬芳的风儿吹动蕙草兰花纷纷落尽,我被幽室锁起来不再朝见君王。 尔独何为不相待,使余慈母音哓哓。 你为什么不等我,使我慈母的呼唤声在耳边回荡。 从尔地下尔知否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五月六月雨时作,奇云蔚跂纷错落。” - 注释:此句描述的是五月和六月间,天气多变,常常有雨水降临。同时,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云雾,形态各异、错落有致。 - 赏析:这一句开篇便营造了一个多变的天气和多姿多彩的云彩景象,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句:“倏见莽泱抱日流,旋与回风相磅礡。”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全诗如下: 有弟有弟志不下,俶傥权奇拟天马。 饥寒不救妻子啼,高文落纸多鱼雅。 十年困顿未逢时,荐福千本碑空打。 高秋爽气合奋飞,一朝冠盖倾洛社。 呜呼七歌兮歌欲停,念尔高斋对翠屏。 注释: - "有弟有弟志不下":意思是说,我有弟弟,但他的志向没有放下。 - "俶傥权奇拟天马":意思是说他的弟弟才华横溢,如同天马一般出众。 - "饥寒不救妻子啼"
【解析】 此诗是寄语中书侍郎房琯、杜鸿渐的。“衣一箱,书一驼”是说诗人带着行李去长安,一路上行囊里装着衣物,背上驮着书籍。这里用“箱”和“驼”两个物象,既表现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辛苦,又表现出他对这次远行的自信与从容。“桑干之水水扬波”,桑干河的水势浩大、奔腾不息,比喻自己即将踏上仕途,前程似水、充满希望。“谏议大夫十二人”指房、杜、魏、宋等朝廷官员。“离国门,一何远”写诗人远离家乡,远赴京城长安
在邯郸城南,有一群游侠子自矜生长于斯。他们放荡不羁,行侠仗义,重义轻利,乐于助人。 拒守朱仙曾突阵,大战凌河身未死。时移事去何纷纷,易水燕山大纛屯。 负米何曾逢李白,有策不得献吾君。君不见今日交情薄,五侯七贵自相索。 以兹抱犊西山游,欲将仙人大药求。梦回明月寒灯夜,犹忆射雉三十头。 注释 1. 邯郸城南游侠子:指那些在战国时期赵国首都邯郸城中生活的豪侠之士。 2. 自矜生长邯郸里
【赏析】 此诗写秋夜离别。开头四句点明时间,渲染气氛。“悲骚屑”的寒风,吹落万木萧疏的秋节,使秋天显得更凄清。接着描写室内宴乐场面。“画堂张宴”,“画堂”,华美的客厅;“青丝”,即《诗经》中的《青丝》,这里指弹琴。诗人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宴乐图景,但其中却透露着离情别绪。这四句诗,虽然描写的是宴会上的欢乐场面,但是这种欢快的场面却与前面所写的凄凉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五
翻译 我有一把长剑挂在墙上,却没有去试试它。 我有满满一樽的美酒,但没有去喝它。 年华一去不复返,我读书万卷,却依然感到疑惑。 天下多事需要英才,用筐篚小智的小人难以成大事业。 为尔寂寂邓禹笑人,邓禹曾因功高震主而被贬,但颜色依旧憔悴。 折胁拉齿范睢则相,范雎在魏国时曾被秦昭王侮辱,但他仍然坚持正义。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周代的道路笔直如同箭一般。 百炼之刚化为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