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永河
【注释】1. 铝贝雕螺:指用铝贝和螺制作的器物,这里泛指工艺品。2. 陆离斑驳(lù lí bān bò):形容色彩斑斓、错杂。3. 碧兼红:指青翠的碧色和红色的相间。4. 番儿项下重重绕:即“番儿项上重重叠叠”的意思,比喻女子发饰繁多。5. 绣领宫:古时妇女的颈饰称为绣领,这里借指富贵人家的女子。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女子,其服饰华丽,发饰繁多,犹如锦绣华服。诗中以铝贝
土番竹枝词 谁道番姬巧解酿,自将生米嚼成浆。竹筒为瓮床头挂,客至开筒劝客尝。 注释:谁说那番邦女子会酿酒?其实她只是把生米嚼碎后做成了酒浆。用竹筒做酒壶,挂在床头,客人来访时打开酒壶,劝客人品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番邦女子巧妙制作酒的情景。她不使用酿酒工具,而是直接嚼碎了米粒,将其制成酒浆。接着,她又将竹筒作为酒壶,挂在床头。当客人来访时,她会打开竹筒,让客人品尝这独特的酒味
【注释】:莽:广大,辽阔;元来:原来。舠:小船。刳:剖开。浮瓢:像浮在水面上的葫芦。澨(shì):水边。弄潮:指在海边玩耍。 【赏析】:此诗是一首竹枝词,描写了土家族人夜潮中嬉戏的生动景象。首句点出主人公,即土家人,“小舠”即小船。次句写他们刳木为舟,刳木成舟说明他们善于利用自然的材料。三、四句写他们在月明之夜唱着歌在潮水中嬉戏玩耍,表现出他们欢快的心情和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注释: 乱发鬖鬖不作緺:乱发的男子不梳头,不梳理头发。鬖鬖,形容头发蓬乱的样子。 常将两手自搔爬:常常用手搔抓头发。 飞蓬毕世无膏沐:像蓬草那样一生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一样绸缪是室家:就像夫妻之间互相爱护、照顾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乱发蓬首的男子的生活状态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把乱发蓬首的男子比作飘荡在天地之间的蓬草
【注释】土番:少数民族。竹枝词:一种民歌,以七言诗形式写成,多描写男女恋情、风俗风情、山川风物等。 轻身矫捷似猿猱(náo):轻盈敏捷得好像猴子一样。猿猱:猕猴的一种,性灵巧。编:用竹条编。箍(guō):把竹子编成圆筒形的器物,用以束腰。细腰:即束腰。等:希望。箫(xiāo):长管乐器。凤侣:凤凰一样的伴侣。从今:从此以后。割断:断绝。伴妖娆(ráo):作陪舞伴。妖娆:艳丽。赏析
【注释】 待字:待嫁;童:未成年。男儿:指儿子;有子成童:指有儿女已成少年。任远扬:指任凭他飘泊远行。家园:指家乡、家国。原:本来。不重生男重生女:指家庭重女轻男的思想。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合理现象的小诗。 “男儿待字早离娘,有子成童任远扬。”这两句说:男孩子到了成年就离开了父母到外去闯荡世界,有了自己的儿女后,就更不管父母的死活了。 “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园原不与儿郎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丫髻三叉似幼童” 解释: - 丫髻:指妇女的一种发式,通常是将头发扎成多个小髻。 - 三叉:形容发髻的分叉较多。 - 似幼童:比喻其外观稚嫩可爱。 关键词注释: - 稚童:表示年轻或幼稚。 第二句:“发根偏爱系红绒” 解释: - 发根:指头发的根部。 - 系红绒:用红色丝线或绒布等装饰物固定在发根处。 关键词注释: - 绒:一种柔软的丝质材料。
土番竹枝词 覆额齐眉绕乱莎,不分男女似头陀。晚来女伴临溪浴,一队鸬鹚荡绿波。 注释解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和矛盾。 首句“覆额齐眉绕乱莎”,描述了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这里的“覆额”和“齐眉”都是形容人的外貌特征,而“绕乱莎”则描绘了环境的背景。整句诗通过这些词汇的运用,营造出了一种混乱
注释:只要娇女得到欢心,那见到孔雀屏就会打开。一旦赢得芳心就要牵手,还要在牙齿上刻字缔结婚约。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幅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图景。首二句通过描写女子得到男子宠爱的情景,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第三、四句则是男子为了赢得女子的心而采取的行动,既表现出男子的主动,又透露出男子的狡猾与虚伪。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第一句“老翁似女女如男”,意思是老者像女人一样温柔贤淑,年轻者却像男子一样英武健壮。这两句写男女之间的差别和特点。第二句“男女无分总一般”是说无论男女都同样有其特点和特征,不能以性别来划分。“口角有髭皆拔尽”意思是胡须都拔掉了,这两句写老翁为了表示自己与女子平等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