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永河
【注释】 土番:指少数民族。竹枝词: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巴陵创作的一种民歌体诗,后被文人仿制,称为“竹枝”。 其十三:这首诗共有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三首。 待字:待嫁。 有子成童:男子长大成人。 任远飏:任凭飘泊。 不重生男重生女:女子比男子更重要。 家园:家乡、故乡。 【赏析】 《土番竹枝词》是元代文学家马祖常的作品,共13篇,每篇都是一首反映土番风俗的竹枝词。《士番竹枝词》中的第13首诗
【注释】 耕田凿井:指从事农业生产。艰辛:艰苦。缓急何曾叩比邻:遇到困难从不向他人求救。结网:捕鱼。百工:各种工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写一个农民勤劳一生,而生活却很贫困的情况。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农民辛勤耕作、生活艰难,后两句写农民在困苦中仍自强不息,不向别人求助。 首句“耕田凿井”写农民辛苦劳动;次句“自艰辛”说明他们辛勤劳作,生活依然十分艰难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竹弓楛矢赴鹿场,射得鹿来交社商。 - 关键词:“竹弓”、“楛矢”、“鹿场” - “竹弓”指的是用竹子制成的弓箭。 - “楛矢”是指用楛木制作的箭。 - “鹿场”是指用于猎杀鹿的地方。 - 整句意思是说,人们拿着竹弓和楛矢去猎杀鹿。 2. 家家妇子门前盼,饱惟馀沥是头肠。 - 关键词:“家家”、“妇子”、“门前”、“盼”、“饱惟” - “家家”表示每一家。 -
注释: 1. 土番舌上掉都卢:土番,指吐蕃人。舌上掉都卢,比喻吐蕃人像舌头一样轻易地被吞并。 2. 对酒欢呼打剌酥:喝着酒,高兴地歌唱着。打剌酥,是一种乐器,用羊角制成,声音洪亮。 3. 闻道金亡避元难:听说唐朝灭亡,吐蕃人为了躲避元朝的征讨而迁移到这里。 4. 飓风吹到始谋居:狂风席卷而来,他们才开始谋划在这里定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一个吐蕃族人迁徙到新的地方的生活场景
【注释】夫:丈夫;携:拿着;弓矢:弓箭;妇:妻子;锄耰:农具,泛指农事;无褐无衣不解愁:没有衣服穿,心里不愁;番:吐蕃;罽:毛织品;一围:一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吐蕃女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诗中的“夫”是指男子,而“妇”则是指这位女子。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女子在农耕生活中的坚韧与乐观。 首句“夫携弓矢妇锄耰”,描绘了夫妻二人一起耕作的场景。丈夫手持弓箭,准备狩猎
【注释】: 种秫(shú):种植高粱。甫:刚,刚刚。计:打算,谋划。馀皆:其余的。平原:指田地,泛指田野。罄(qìn):尽数,全部。觞(shāng):酒器,这里指酒。 赏析: 此诗写农家丰收之喜悦。首句“种秫秋来甫入场”写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把高粱插进田里,秋天来了,高粱才刚刚进入田间;次句“举家为计一年粮”写收获之后,全家人盘算着一年的口粮问题。第三句“馀皆酿酒呼群辈”,说除了种的粮食
【注释】 负:背负。游魂:指鬼魂。傀儡番:指鬼,因为鬼没有面孔,所以称为“傀儡番”。髑髅(tuólú):骷髅。豪门:富贵人家。 【赏析】 此诗以“土番竹枝词”为题,是诗人在四川某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对当地的土人生活作了形象的描述,揭露了当地土人的野蛮和残酷,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愤慨和不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厌恶和反感。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诗句:女儿才到破瓜时,阿母忙为构室居。吹得鼻箫能合调,任教自择可人儿。 翻译:女儿才刚刚到达了十五岁,母亲急忙为她建造了小屋。她吹奏的箫音能够和谐地搭配,即使她自己选择伴侣也是无妨的。 注释:女儿(年方十五),“女儿”是古代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破瓜时:“破瓜”是一种古代女子成人的标志,指的是十五岁。 “阿母”指母亲,“构室居”是指建造屋子居住。 吹得鼻箫能合调:形容她的箫吹得非常好
注释:梨园:古代宫廷歌舞团的名称。敝服:破旧的服饰。蒙茸:蓬松杂乱的样子。尚红:喜欢红色。曳朱襦:穿着红色的短衣。或半臂:有的穿着半袖的衣服。土官气象:土官的风度和气派。已从容:显得从容不迫,自在自若。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土司妇女的装束,反映了土司统治下的土族人民生活习俗。全诗以“红”字贯穿,生动地描绘了土族人民的服装、服饰的特点。诗人巧妙地运用“尚”、“曳”、“或”等动词
【注释】:莽:广大,辽阔;元来:原来。舠:小船。刳:剖开。浮瓢:像浮在水面上的葫芦。澨(shì):水边。弄潮:指在海边玩耍。 【赏析】:此诗是一首竹枝词,描写了土家族人夜潮中嬉戏的生动景象。首句点出主人公,即土家人,“小舠”即小船。次句写他们刳木为舟,刳木成舟说明他们善于利用自然的材料。三、四句写他们在月明之夜唱着歌在潮水中嬉戏玩耍,表现出他们欢快的心情和对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