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意思来判断正误。 “风吹古渡口,云满都梁山”,意思是:风拂过古老的渡口,云漫满了都梁山。这两句写景,交代了游历的地点和时间,渲染一种苍凉、寂寥的气氛。 “执热厌偪仄,幽寻上孱颜”,意思是:我讨厌炎热的逼人,于是到山中寻求那凉爽的环境。这两句写情,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烦扰。 “清泉似石乳,滴沥岩窦间”,意思是
越王山二首 越王名兹山,无复车马迹。 绝顶有佳处,轩然大磐石。 灵洞閟其中,神池荡其侧。 云气朝夕生,合散一瞬息。 吾闻王子搜,隐遁辞越国。 玉舆去不返,丹灶锁荆棘。 二仙出季世,故老犹记识。 遗踪落人间,不稽传宝墨。 我睎伯夷清,愿作老聃役。 脱身尘𡏖外,救暍获三益。 译文: 越王山名兹山,不再有车马的痕迹。 山顶上有好的去处,是巨大的磐石。 神奇的洞穴在里面,神池在它的旁边。 云气早晚都生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朝登万仞冈,夕宿云霞间。—— 早晨登上万丈高的山冈,晚上住宿在云彩和霞光之间。 2. 越王昔何时,税驾宅此山。—— 昔日的越王何时来到此地,在此安家落户。 3. 山巅有石室,险绝未可攀。—— 山顶上有石洞,危险且难以攀登。 4. 烟树相映带,尚想飙轮还。—— 烟雾缭绕树木相依,仍然想象着风车的转动。 5. 文吴二仙子,腾踔跨两斑。—— 文中描绘了两位仙女
岭云 吾居半山上,绕屋犹峻岭。 举头即见之,坐卧作墙屏。 忽复不可求,澒洞云万顷。 初疑岸谷变,身不践人境。 俄顷如故常,突兀在屋顶。 隐现须臾间,变态莫记省。 注释: - 我住在半山腰上,房屋环绕着就像高耸入云的山峰。 - 抬头就能看到它们,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会像是墙壁上的屏幕一样。 - 忽然之间它们又找不到了,好像云海翻腾万里。 -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山峰和谷地发生了变化
食榧子 若榴资彭粮,榧实伐彭兵。 三彭穴身中,各以尸自名。 伺隙戕所托,睢盱为己荣。 仙山无凡木,榧林高且清。 八月实累累,斗量亦囊盛。 盈盘得恣食,不与汝粮并。 嗟汝小黠耳,安所逃汝生。 蚤读黄老书,五牙漱琅英。 虽微玉山果,知汝久已行。 丧乱食不足,长饥病所婴。 蟠桃未能致,橡栗庶可营。 期子以主盟
逍遥阁 杰阁龙楼依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辉。 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坛四十围。 箫鼓或疑风雨下,云霞犹想锦帆飞。 只今井臼依然在,不见归来丁令威。 注释及翻译 - 杰阁龙楼依翠微:指逍遥阁的壮丽建筑依偎在青翠的山色之中,显得格外雄伟。 - 中秋午夜望清辉:中秋之夜,当月亮升起时,人们会仰望天空,欣赏那明亮的光芒。 - 桂枝委地三千尺:形容桂枝(常用于比喻高远或坚韧的事物)直插地面
绝句解析 桃花浪打散花楼,南浦西山送客愁。 为理伊州十二叠,缓歌声里看洪州。 注释: - 桃花波浪拍打散花楼,南浦山的西面有送别客人时的忧愁。 - 整理好伊州的《十二迭》乐曲,在舒缓的歌声中观赏洪州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桃花盛开,波涛汹涌,人们在南浦山的西面送别客人时流露出深深的忧郁之情,而整理好伊州的《十二迭》乐曲后,他们在洪州欣赏美景时心情愉悦
【解析】 1.玉女峰:指华山。阿魔:即阿罗汉,是佛教名词,指修行得道的僧人。2.芜没:荒芜、埋没。3.茑萝:一种植物名,常绿藤本植物,攀缘生长。4.赏析:华山以险峻著称,诗人登临华山,看到满目荒芜的景色,不禁感慨万千。“曾折山花献阿魔”,“曾”字有曾经之意,诗人以前在华山见到过盛开的花朵,而今日却看不到了,所以“曾折山花献阿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茫茫仙意果如何”
曾仲共和予春日登滕王阁诗盖旧诗也复次韵 【注释】 曾:指曾巩。仲和:曾巩字。予:我。春日:春天的景色,这里指滕王阁。登:登上。 西江东畔见江楼, 【注释】 江楼:江边的高楼。 江月江风万斛愁。 【注释】 万斛:形容数量多。斛:量器名,容量单位,一斛为十斗。比喻愁思重如千钧。 试问海潮应念我, 【注释】 海潮:指潮水。潮水涌动,能传千里,故用此词代指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念我:想起我。
诗句解析与译文注释: 1. 再任秘书少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再次被任命担任秘书少监这一职位。“再”字表示这是第二次或者多次,暗示了诗人对这一职务的熟悉或频繁地担任。 2. 再入兰台逢旧史:这里的“再入兰台”指的是重返图书馆(古代皇家藏书之地),而“逢旧史”则是指重新阅读过去的史书。兰台是古代掌管图书典籍的地方,这里象征着历史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承。 3. 重游东观阅新书:东观是汉代的一个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