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这首诗是杜甫对佛教的批判。诗中说:“近代禅林盛此风”,指出当时禅宗盛行,人们争相研习。接着又提到“忧世最怜秦地老”,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黑暗、人民苦难的担忧和同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脱之道。 注释: 1. 贪真不去只谈空:指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2. 近代禅林盛此风:指在近代时期,禅宗思想在社会上非常流行。 3. 忧世最怜秦地老
【注释】山根:指泉水的源头。发澜生凝:波澜激荡,水气凝聚。亭上风微:指亭上风轻而细。浪自平:风势小了,波涛自然平息了。汩汩长年:长年不息地流动。流不住:不停地流淌。无言千古:默默地诉说千年不变的道理。 【赏析】这是一首咏泉的佳作。作者在诗中以泉水为意象,通过对泉水源、流经之处及其所处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清幽雅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注释】 ①布谷:指布谷鸟。蜀:四川。意:情,意愿。淫:这里指虹的形貌如长虹。 ②梅香:指梅花的香气。白转千门玉:形容梅花洁白如玉。 ③柳色黄深两壁金:形容柳树黄色浓密如金色墙壁。 ④此景:指眼前的景色,即雨后春色。真会得:真正懂得、领会。 ⑤东风:春风。不知心:不理解人的心意。 【赏析】 《雨中偶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在风雨飘摇之中偶遇春景而写成。首联写雨后春景;颔联写布谷知春、吴虹恋春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今朝浴佛事如何: - 解读:询问今天的沐浴佛祖仪式进行得如何。 - 注释:“沐浴佛”是佛教的一种仪式,意指用香料洗澡,以洗净罪业并净化心灵。 - 清净心田也洗么: - 解读:表达了对心灵纯洁的渴望,同时也在问是否完成了这次心灵的洗礼。 - 注释:“心田”指内心,“么”在这里可能是方言或特定语境中的疑问词,表示询问。 - 尘垢不知何处得: - 解读
注释 人似春花自在开,本无根蒂孰栽培。 一番零乱一番长,不是前花去又回。 译文 人如春花自然绽放,本来没有根基和依托。 一会儿凌乱一会儿整齐,并不是以前的花朵又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春花的生机盎然比喻人生的自由自在,以春花的无常比喻人生的多变,最后一句表达了人生如春花,虽然短暂但充满生机的道理
【注释】 偶书:偶然写的诗。一丘自足:意谓只要在一处,就足以自满,不必到处寻求。营:营求,谋求。神州:中国,古代对中原的称呼。莫愁:不要忧虑的意思。风景异山河:山河不同,但风景是一样的,都是美丽的景色。晴天云荫清峰晚:意思是说,即使天晴了,也有云影遮蔽着山峰,使山峰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农民大起义即将爆发之际,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感情真挚热烈
注释:天开明伦之海,其中妙处谁能领悟?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无法渡过,我倾向去寻求佛家的教义。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独特见解和坚定立场。诗中“天开明伦之海”形象地描绘了佛教教义如同海洋一般深邃广大,而“风波浩渺不得度”则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奈和迷茫。结尾的“倾向于浮屠去问津”则表明作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信念,即通过佛教的教义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注释】 扁舟:小船。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焦金:地名,在今山东东阿附近,以盛产黄金而知名。江阔千寻不记深:江水宽阔无边,难以记住它的深度。千寻,古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一千寻就是八千里。情:通“晴”,晴朗的天气。好山:美好的景色。朗然:明亮的样子,形容月光皎洁。 【译文】 我乘着小舟悠然地经过焦金,江流开阔无际却忘了深浅。 明月有情偏照着我,美好的山水不知我的心。 天空中的飞鸟惊散了渔火
注释: 1. 真谛休谈欲度人,度人先自正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道理是不需要去谈论如何教化他人的,教化他人的前提是自己要先端正自身。 2. 天伦弃掷如萧梗,反认他亲作己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亲情抛弃得像折断的芦苇一样,反而认为别人的亲情像自己的亲情,这是非常错误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道理是不需要去谈论如何教化他人的
注释:在三纲的秩序中,辨别夷夏,不分彼此,这是非常明确的。 可怪的是那些放弃君主、逃避父亲的客人们,他们狂妄自大地宣扬心印,自以为了不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和讽刺。诗中通过描绘一些放弃君父的人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