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镇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海门 - 注释: 地名,位于海陵东侧。 - 译文: 海门,是海陵的东面尽头。 2. 桑柘田闾间碧芦 - 注释: 桑、柘树种植在田间的界限旁,周围长有绿色的芦苇。 - 译文: 在桑树和柘树之间,田间界限旁长着碧绿的芦苇。 3. 北障海涛除斥卤 - 注释: 北面被大海的波涛所阻挡,消除了海边的泥泞地带。 - 译文: 北面被大海的波浪阻挡,清除了海边的泥沼。 4.
逐句释义与赏析: 1. “尽日道途经曲直”: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整天在道路中穿行,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迂回。通过“曲直”二字,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 2. “连天林木见高低”: “连天”形容树木覆盖的范围非常广阔,延伸到天际;“高低”则描绘了不同高度的树木,形成层次感。此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多样性。 3. “况多田野迎秋稼”: 这里提到的“田野”和“秋稼”暗示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诗句:临邛石上老龙孙,雪抱霜封有旧痕。 译文:这是一根来自邛州的竹杖,它曾经在临邛的石上度过了无数个春秋,被冰雪和霜冻所包裹,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注释:邛州:古代地名,今四川邛崃一带。竹杖: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手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件来自古代邛州(今四川邛崃)的竹杖,通过对其形态和历史背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件古物深厚的情感
注释: 1. 两山分处水横流:形容山势险峻,水从中间流淌。 2. 渡水登山趣更幽:通过山水之间的小路,可以欣赏到更加美丽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3. 却忆当年谢康乐:回忆过去的时光,想起了谢灵运。 4. 等闲羁束为封侯:轻松地被束缚,只是为了被封侯而努力,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失题 暑往寒来春复秋,东西南北一萍浮。 吴钩越剑虽常淬,梁苑秦关祇浪游。 场屋同盟多列鼎,乡闾小子亦封侯。 十年窗下劳萤雪,今日明时漫白头。 译文: 夏天过去冬天来临,春天过去秋天再来,我像一片漂浮的浮萍,没有固定的方向。吴国和越国的宝剑虽然经常磨砺,但也只能让它们在梁园和秦关之间游荡。在科举考试中,那些同党们大多能登上高位,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在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书房里苦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首先要了解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要求逐一进行。“闻酒香戏作”意思是听到酒香就写一首诗。下蚓,指蚯蚓;“盈”,满、多。高蝉,即蝉,“溢”,溢出。“不能饮”句意为:怎么不能喝酒?“空羡”句意为
【注释】 邂逅相逢又别离,骤承佳贶意何其:突然遇见又不得不离别,你赠送我竹杖,我该如何报答你的深情厚谊?骤,突然。应怜越绝闲云客:我多么同情那些像你一样隐居于越绝之地的闲云之客,酷似临邛瘦竹枝:你就像临邛城中的瘦竹,那么高傲、清雅、挺拔。 赏析: 谢成都杨汇秀才惠邛州竹杖二首是一组写赠答诗。诗人在邛州时,偶见杨汇秀才,两人相谈甚欢,遂以竹杖为礼相赠,彼此别后,思念不已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暖斋诗 至足无求触处同,小斋和气日冲融。 几筵已得啸歌地,赤白何须绘画工。 况有午檐容爱日,曾无北户召寒风。 清心迥出尘埃外,讵见高堂数仞崇。 注释及赏析: 1. 至足无求触处同:意指无需过分追求物质或名利,内心自然和谐。"至足"指的是内心的满足与平静,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无求触处同"则是说这种满足感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2. 小斋和气日冲融
诗句解释 1. 千林腊雪缀玫瑰,为送丰年好信来:描述冬季的景色,千树的白雪如同缀满玫瑰花,象征着丰收的预兆。"丰年好信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的喜悦。 - 注释:千林、腊雪、玫瑰,描绘出一幅雪后的景象。“丰年”暗示着丰收。 2. 有客倚楼吹玉笛,何人立马傍银台:描绘了两位客人的优雅场景。一位在楼上吹奏玉笛,另一位则在楼下的银台上骑马。 - 注释:玉笛、银台,分别代表音乐和高贵。 3.
【解析】 此诗前两联为咏鹰,后两联为抒怀。全诗借咏鹰来抒写诗人的抱负。首联咏其高飞远走之状,颔联咏其在华堂中宴享,颈联咏其心怀国忧,尾联以弓藏鸟尽警诫之语收束全篇,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答案】 ①题画鹰——指题在画上的一首咏鹰诗。②可人情——可与世俗之情相比拟。③上蔡——地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④东青—指画鹰所用的一种名鹰。⑤餍鼎俎、掠柴荆——饱食鼎中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