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凝伫虚亭未惬心: - "凝伫":停留,沉思。 - "虚亭":指空无一人的亭子。 - "未惬心":内心感到不满足或不如意。 2. 清光隐隐隔疏林: - "清光":明亮的月光或者月光下的景色。 - "隐隐":模糊地,隐约可见。 - "隔疏林":通过稀疏的树林。 3. 欲观玉鉴呈全体: - "玉鉴":玉石做成的镜子,常用来形容月亮。 - "全体":整个景象、全部细节。 4
注释: 黄子京来访,正值我未归,他留诗和韵以谢我。 自从离别竹林居,闲暇时刻寻找诗歌总想念你。 快速阅读新编的诗歌让我感到安慰,清风习习吹动我的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答谢诗。诗人自述在离开竹居后,闲暇时总是想念友人,所以当友人来访时,他非常高兴,并以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首句“自从别去竹林居,暇日寻诗每念渠”,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竹林”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注释】 1. 赵忠州:地名,在今湖北黄陂,这里指作者自己。 2. 海棠:花木名,又称“华”或“海红”。相传为唐代白居易所植。 3. 苦晴悭:意为春天里难得有雨,天气晴好而不肯下雨。 4. 春意惜花留嫩寒:春天里,万物萌生、生机盎然,但花儿却因为怕受冷害,舍不得让它们开放,而是保持一种娇嫩的形态,以适应春天的气温。 5. 商略:商量,商议。 6. 精神最好雨中看:意思是说
注释:黄子京来访,我还未回来,他留诗作和我的韵来表达谢意。此去团溪百里有余,不必感叹路途遥远。平铺此理元无间,曾验证工程进步也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首句“黄子京见访值予未还留诗和韵以谢”,描述了诗人在未回家的情况下被友人留下诗作和韵,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感谢之情。第二句“此去团溪百里馀,不须踪迹叹差殊”,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即使相隔千里,也不感到距离遥远
【注释】 檀林:地名,在江西。度:越过,通过。鹅湖岭:山名,亦指浙江的鹅湖山。渐觉开霁:渐渐觉得雨停了。野花:山上的花草。赋二绝:写了两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诗人从“出门”到“遇雨”再到“登车”和“过鹅湖”,写自己出行的全过程,其中穿插着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体验和描写。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却能于简淡之中见出作者的才情与情趣。 “四月二日往檀林”,“四月二日”表明时间,地点是“檀林”
【注释】 资福寺:寺院名,在杭州。净度文:净度法师的法号。三教:佛、道、儒三家并称“三教”。一理论:指佛家的思想体系。戏书:以文字为游戏,写诗作画。时:适逢。寺门:即资福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资福寺,与僧徒饮酒赋诗,醉卧花下的情景。全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隽永。 首句“纵步过资福寺僧留饮出示净度文”是说,作者漫步来到资福寺,和尚们热情招待,拿出净度法师写的经文给作者看
注释: 隐将峡口占二绝,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的诗。 小似武夷深更幽,地盘九曲一溪流。武夷山以深邃幽静而闻名,这里比喻隐居的地方景色秀美,如同武夷山一般。 诛茆结屋虽成左,赢得青山自在游。虽然只是诛茅筑屋,但依然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自由自在地游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者在峡口的生活场景。首句“小似武夷深更幽”,以武夷山的深邃幽静为喻
【译文】 我四顾四周的青山数亩之余,难道没有闲置的地可以耕作? 有人肯为入山耕田辛苦付出,满谷的桑麻绕舍蔬菜。 【注释】 峡口:指长江三峡中瞿塘峡口的地方。 二绝:即二首绝句。 四顾青山数亩馀:周围是青山环绕,只有数亩田地。 岂无闲地可耕锄:难道没有闲地可供耕种吗? 肯:愿意。 办:从事。 入山苦:在山上辛勤劳动。 满谷桑麻绕舍蔬:满山谷里长着桑树和麻子,围绕在房子周围的蔬菜。 赏析:
【注释】 春光休道属谁家:春光不属于谁。休,不要;休道,不要说;属,属于;家,指人的家庭。 造化平铺无等差:大自然像铺开的画卷,没有差别。造化,自然;平铺,像铺展开来的一样;无等差,没有区别。 不问世间凡草木:不管世界上所有的花草树木。 得春随意总皆花:只要得到春天的恩泽,就能随心所欲地变成美丽的花朵。 【赏析】 《春日偶成》是唐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是一首咏春诗,描写了春天到来后自然界的变化
【注释】 嵩:山名。石:石头。井:井穴。下:落下。池:池子。自分:自认(自己)。初分:当初,指混沌时。小:少,这里指“小”和“盈”相对。古今:指古往今来。涸溢:干涸、水满。却怜:却可惜。盈亏:盈与亏。 【译文】 嵩山上的石井落入地下形成一池,它自认当初是天地混沌时落下的,现在虽小,但古往今来的水没有干涸过,也无水满溢出过,我可怜江海,有盈有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石泉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