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以下是对这首诗“和公美一绝”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欺人一任雪堆头 - 描述一个人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是毫不在意,任由其堆积。 2. 岂复长怀身外愁 - 表示不再为外界的事物所困扰,内心已经足够强大。 3. 涉世自知今已惯 - 通过自己的经历,深知世间的起伏变化,已经习以为常。 4. 风波应不覆虚舟 - 即使面对风波和挑战,也能够保持冷静,不被其所动摇。 关键词注释 -
【注释】 嵩:山名。石:石头。井:井穴。下:落下。池:池子。自分:自认(自己)。初分:当初,指混沌时。小:少,这里指“小”和“盈”相对。古今:指古往今来。涸溢:干涸、水满。却怜:却可惜。盈亏:盈与亏。 【译文】 嵩山上的石井落入地下形成一池,它自认当初是天地混沌时落下的,现在虽小,但古往今来的水没有干涸过,也无水满溢出过,我可怜江海,有盈有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石泉自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结合着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分析。“问尘清坐久之归途偶得绝句”的意思是:我坐在这尘埃里清闲地坐着,很久了,忽然听到一声鹤的叫声,就离开了朱红的桥梁。“小立朱桥未忍回”,“朱桥”即朱色的桥梁,诗人在此桥上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是因为朱桥上的景色吸引住了他
注释:家园偶然听到野花香,曾经杖藜为春天劳作,紫陌青山到处都是芳香。没想到竹林是一个隐居的地方,好风时时环绕着野花的香气。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偶闻野花香而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家乡四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注释】 赋决明:诗人自拟其名。 盘餐:指日常饮食。 服饵收奇效:服用了决明子,就产生了奇特的效果。 翠叶黄花眼早明:用决明的叶子和黄色的花比喻眼睛,说使用决明子后,眼睛就会提早看得清了。 赏析: “每荐盘餐自觉清”,意思是每当自己享用美食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很清心寡欲。这里的“盘餐”指的就是日常的饮食,“自觉”是自我感觉的意思,“清”则是指心灵上的洁净。 “尝于雨后撷其英”
【诗句释义】 1. 一夕梦中得绝句:在梦中忽然得到一首绝句,即偶然吟成的诗。 2. 觉时惟记后二句最真:醒来后只记得最后两句最为真实。 3. 因润色足成之:因为经过润色,才最终写成这首绝句。 4. 岁月苦为身口累:时间、精力都白白地耗费在身上和嘴里。 5. 风霜无奈鬓毛侵:风霜无情地吹拂着鬓发,使鬓毛逐渐变白。 6. 中间一事却奇特:在这一切烦恼与困顿中,有一件事却是奇特的。 7.
【注释】 檀林:指山林。 短筇:即筇竹杖,一种手杖;筇,竹名。 玉雪丛:形容如玉的白色花朵满山遍野。 【赏析】 首句写诗人在四月二日这天,前往檀林登车时遇到大雨,不得不在鹅湖岭停歇。第二句是说诗人一路行走,在雨中度过一春,但仍然没有走出雨声的包围。第三句则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则以“无数青山玉雪丛”来形容山间那些如玉般洁白的花朵
注释:年轻时曾嘲笑耕种田地是件辛苦的事情,现在却闲来无事听老农讲起耕种的不易。世上的人历来就看不起机械的使用,但不怕早起晚睡地抱着瓮去浇灌庄稼,因为机械不能代替人。 赏析:诗人以“嗤”字表达了年轻时对农耕劳作的态度,认为耕种是一种辛苦的事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理解并尊重农民的辛劳,甚至愿意放下身段,亲自去体验农耕的乐趣。这种态度的转变,正是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深刻认识和尊重的体现
【注解】 南台:在浙江省宁波市。 脚底云山:脚下的群山仿佛是云朵堆叠成的。 面前一带:面前的一片清溪。 秋光:指秋天的景致和气候,这里泛指秋天的风景。 吟笔:作诗文的笔法或技巧。 赏析: 《登高》(其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万里:形容空间辽阔,远隔万里。 繁霜鬓
注释:我每天在书房里读书写作,不知不觉已经三月了,水都喝得忘记了味道,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真是穷困潦倒。这种贫穷本是我家常有的事,现在既然闲着无聊,那就好好地写几本书吧。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他虽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并不感到绝望,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他希望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