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注释】 癸未二月廿五日访周道人西庵戏题:诗作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癸未,即农历六月初三。 清欢:清闲的欢乐。 无路问:无法询问。 洞口:山崖上突出的部分,多生草蔓。 【赏析】 首句“道人邀我饭胡麻”,交代了诗人到访西庵的原因:道人邀请他吃饭。胡麻即芝麻,这里借指食物。“半日清闲得远家”,诗人在西庵中度过了半天清闲的时光,感到如同远离家乡一样舒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和愉悦。
【注释】 武夷:山名,在福建武夷县。云会:即“云会寺”,在武夷山下。总儒衣:指穿儒家的礼服。今似晨星渐觉稀:如今像清晨的星星,逐渐变得稀少了。晚节喜君同臭味:晚年喜欢您有高尚的气节。不嫌枯淡肯来归:不嫌弃我贫穷、淡泊,愿意来投靠我。肯:愿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武夷山与周公美、黄子京郊游后,和他们的诗。诗中赞美周公美晚年仍能保持高洁的志向和情趣,不嫌弃贫士,表示要与他一起隐居山林
【译文】 清明前二日同周公美黄子京郊行和子京韵 寻春杖屦偶乘闲,多谢诗囊肯破悭。 坐石有言盟白石,爱山随意买青山。 【注释】 ①“同”:一起。 ②“谢”:辞让。 ③“肯”:愿意。 ④“破悭”:打破吝啬。 ⑤“言盟”:盟誓。 ⑥“白石”:指晋朝王右军在会稽东山隐居时,常坐于岩石上,与高僧支遁论《金刚经》,终日不倦,后人称此岩为“白石岩”。 ⑦“青山”:指王右军的旧居。 ⑧“随”,任凭。 赏析:
注释:千丈抠衣指的是武夷山的陡峭山路,家山指的是自己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武夷山后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首句“千丈抠衣记武夷”,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武夷山的高峻险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武夷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接着两句“家山今日屡攀跻”,诗人感叹自己在游历过程中不断攀登家乡的山峰,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春风拍拍满怀处,况是花开更鸟啼”
【注释】 ①桑柘:桑树和柘树。②行:行走。③犬吠鸡鸣:狗叫、鸡鸣的声音。④烟云上:指在云中雾里,形容山高。⑤许:多、大。⑥赏析:诗人登山远望,只见一片烟云,觉得眼前的景色十分美妙,眼界变得很大。 【译文】 桑树榆树的浓荫下天天行走,只听见狗吠鸡鸣。 站在高处眺望,只觉得眼前一片茫茫。 此时身在云烟之上,眼界不知有多大?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登高望远所见的景色。诗人登上高山,俯瞰四周
注释:我生本是山泽中的清瘦人,只爱在竹林中痴痴地读书。 道人与我相遇,我们彼此心有灵犀地说着心里话,但我却无心去询问他。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与一位说书人相遇时所写。作者以“我生本是山泽癯”自述,说自己生来就体弱多病,像山上的瘠地、水泽中的枯鱼一样,生活清贫,身体孱弱。接着用“只爱竹林痴读书”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的喜爱和对读书的痴迷。这里的“竹”字既指竹林,也暗喻自己的志趣。 “道人相遇说心相
【注释】 斋前梅开:斋,即书房。每岁冲寒出探梅,如今花向屋檐开。 玉颜相见无朝晚,绕树须拚日百回。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一次大雪之后,看到窗外的梅花盛开所写的。诗人用“探梅”来比喻赏梅,把人比作游子,把梅比作美人。首句点出“探梅”,说明这是一次与以往不同的赏梅活动。次句写今年梅花不惧严寒,竟然冲破寒风而出。第三句说这株梅花是“玉人”。第四句写梅花枝干缠绕如美女的秀发,每日要盘旋数圈
清明前二日和周公美、黄子京郊行,并作子京韵 大道公行居广居,敢将仁义作蘧庐。 直须至理超然会,不在陈编细字书。 注释:在大道上行走(居广居),敢于用仁义来建造(作蘧庐)。 必须超越世俗的常理去体悟(至理超然会),而不能只是从书本中(细字书)得到知识
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的画作,展现了乳燕学飞和绿阴翠幄的美好。诗句中的“乳燕将雏看学飞”形象地描绘了小燕子们初次尝试飞翔的情景,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似乎在向观者展示它们的活力与勇气。而“绝胜对客麈频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之情,认为自然的美远超尘世的繁华。 接下来的诗句“绿阴翠幄闲中好”,描绘了一片繁茂的树木和葱郁的树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
【注释】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侍老人:侍奉老人。慈亲:指父母或长辈。鬓发皤:鬓毛花白。一尊:一杯。清欢:清静欢乐。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重阳节而作。首句写老人头发已白,说明诗人在重阳佳节时年事已高,所以特别珍惜与老人的相聚。次句写今年菊花开得早,去年则迟,突出了节日气氛之浓厚,也反映了老人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第三句写诗人与老人共饮菊花酒,细说节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