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鶠
团脐紫蟹初欲尝,染指腥盐还复辍。 注释:刚买来的团脐紫蟹,我想先尝尝味道,可是一沾手,腥气就使我感到厌恶又放下了。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对美食的追求和品尝的过程。首句写诗人想买紫蟹尝尝鲜,但又怕腥气不好吃,所以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买。第二句写出了诗人对这种食物的渴望。第三句写出了诗人在品尝时的感觉。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对这种食物的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注释:伯鸾,即伯牙,春秋时晋国的贤士,善于琴艺。下吴越,泛指游历四方。 赏析:此句以伯牙自比,表明其志趣高雅,不图名利,只求高洁清远。伯牙与钟子期相知甚深,但子期死后,伯牙终生不复操琴。 句 其二 云中君在何许? 注释:传说中的神鸟凤凰栖息于云端,故称为云中君。 赏析:此句借问神鸟所在,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句 其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注释:此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生”,生长
【诗句释义】 在远方就能知道佛寺很近,因为寺院的林梢飘扬着彩幡。 【关键词注释】 ①遥知:从远处就能知道。 ②金刹:指佛教建筑中供人礼拜、礼赞的建筑物。 ③飏(yánɡ):飘动。幡尾,即幡旗,为寺庙装饰物。 【译文】 从远处就能看出那座佛寺离得很近,因为寺院的树梢飘扬着彩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寺附近的景物,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佛寺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林表”指的是寺院周边的树林
注释:小木筏像从天而降的小船,白云在杯子中飘落。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景的小诗。诗人以小艇、白云为景,写江南水乡的风光。首句“小艇元从天上来”,是说小船是从天上飞下来的,突出其轻盈之态。第二句“白云自向杯中落”,是说云朵像从空中落下一样落在酒杯里,突出其洁白之态。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题写诗的地方就在最高的楼顶,不是为了让别人看的。要记得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山上的松树和雪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寒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通过对雪峰楼的高远、山明松雪寒的画面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独立人格魅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65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所作。诗题“早秋雨霁图”,即描绘一幅早秋雨过天晴的景色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深切怀念。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第一联:我离蜀山来,赤日走东州。 释义: 我离开四川来到这里,赤红的太阳照耀着东方的大州。 注释: "蜀山"指的是四川省的山,这里指代自己的家乡。"赤日走东州"形容太阳光强烈地照射着东方的大州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思想感情,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赏析。 “子石砚”:砚是研墨的工具,古代称其为“石”,因为用它来磨墨,所以称为砚。这里指砚。“玉含晶”:形容石的质地纯净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嘘为云气吸为晴”:呼出的气息变成云朵,吸入的气息变成晴朗。这是对砚的形象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砚台的质地纯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抓住诗歌中的形象,并从形象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要联系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作者任左拾遗,与老友张九龄同朝为官,因直言进谏而遭排挤,被贬为道州司马。“胡孙”指骏马,这里指自己骑在马上,“牧牛”,指放牧,这里指归乡。 首联“却离大江水,
```text 梅花其二 寿阳楼畔晴梅落,孝武宫中晓露漙。 越浦争回乘兴棹,洛堤欲驻有情鞍。 蝶遗粉翼轻难拾,鹤坠霜毛散未抟。 ``` 译文: 在寿阳楼边,晴天时落下的梅花如同被遗忘在角落一般静静地开放。而在孝武宫里,清晨的露珠还挂在窗棂上。 越过越浦的人竞相划船寻找那难得的美景,想要在洛河之旁停下休息。 蝴蝶的翅膀虽然轻盈但难以捡起,而白鹤坠落在霜花之中,羽毛还未完全散开。 注释: 1.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峥嵘卢山高,下看三江水。 - "峥嵘"指的是高大、壮观的山脉,"卢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高"形容山峰的雄伟,"三江"泛指长江、黄河、珠江等中国的主要河流。整句表达了站在高山之上俯瞰三江水流的景象。 2. 青天瀑布飞,白日看烟起。 - "青天"指的是广阔的天空,"瀑布飞"形象地描述了瀑布如雨丝般从高处落下;"白日"指晴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