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遵式
【注释】圆丘、方泽: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场所,是天子的神圣所在。云何:何用?焉能?奈:怎么。太伤国风乎:岂不是太过伤害了国风吗?斋诵真明德,何劳执礼经:斋戒诵经,真的体现了真正的道德修养,何必拘泥于繁琐的礼仪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祭天仪式中祭祀牛牲的批评,他认为祭祀时杀牛祭神并不真正符合儒家的道德观念,因此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反对。 诗人指出了祭祀圆丘、方泽这样的神圣场所应该遵循的规矩
这首诗是关于祭祀和信仰的颂文,表达了对菩萨的虔诚敬仰。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改祭修斋:指的是进行祭祀和修行斋戒,以表示对神灵的敬意和请求神灵的保护。 2. 忽遇灾祸:在祭祀之后,突然发生了灾难或不幸的事情。 3. 既已舍神:已经放弃了对神灵的依赖或供奉。 4. 求谁救护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知道寻求谁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5. 颂曰: 这里的“颂”通常指的是一种赞美或歌颂的文字
【解析】 “祭祀之家”,祭祀之人的家,即祭主之家。“师巫”,指以巫术为业的人。“得何罪报耶”,得到什么罪报呢?“杀他还自”句下原题注:“谓其杀人而自杀也。”“影响逐形声”句下原题注:“谓其因影响而逐形声也。”“鬼饱都无福”句下原题注:“鬼者,谓鬼神也;饱者,谓饮食也;无福者,谓无所获也。”据此可知,此诗所咏之事是:某人杀了人后自杀,又因为某种原因(如被巫师诅咒)而不得善终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 这句诗的意思是:通过观察和听闻,我们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这句诗的意思是:因此我愿意皈依佛法,追求佛陀的教诲。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这句诗的意思是:佛法中的戒律非常深奥,其功德难以用言语形容。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接受佛法的人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智慧和福报也会随之增长。 诸佛常护念,万行渐满盈。 这句诗的意思是
【解析】 本诗是一首谜诗,谜面是“改祭修斋决疑颂”,谜底为“无鬼有鬼”。谜格是离合体,即谜底与题目分开后,再重新组合成新的词语。此诗的谜眼是:“无鬼有鬼”,“鬼神”是谜面的关键词,而“改祭修斋决疑颂”是谜面,所以“鬼”字在诗句中出现两次,且分别用“有”“无”来表示,“福”与“祸”也是谜面中的关键词。 【答案】 译文: 有鬼没有鬼,能带来幸福或灾祸吗? 注释: 无鬼:无(wú),没有;鬼:指鬼神
【注释】 1. 正信:正确的信仰或教义。 2. 天龙护:上天的守护者。 3. 邪神:邪恶的神祇。 4. 但知:只知道,仅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祈祷诗,作者在祈求神明的保护和庇佑,希望人们能通过信仰的力量消除灾怪和疾病。全诗充满了对神明无尽的信仰和期待。 第一句“正信天龙护”,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仰,即只有通过正信的引导,才能得到上天的守护。 第二句“邪神岂奈何”
【注释】 回邪生正信:回邪,指不正之道;正信,指正道。臭草出栴檀:臭草,指臭恶之物;栴檀,即檀香树,是一种香料,比喻美好的东西。 逢难须坚固:逢难,遇到困难;坚固,指坚定。安居志好攀:安居,指安于现状;志,意志;攀,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改祭修斋决疑颂》中的第六首。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改修祭祀、修习斋戒和消除疑惑的坚定信念。诗人认为,通过改修祭祀、修习斋戒和消除疑惑,可以回归正道
【注释】 改:修改。 祭:祭祀。修斋:指修行斋戒。决疑:解除疑惑。 颂曰:法宝真良药,众生自不尝。 书持并供养,世世上天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答“第八疑”时所作的颂文。“第八疑”是说杀生祭祀,所有罪恶业都消灭了。作者的回答是:法宝就是真良药,众生自己不会去吃,只要把它念诵或持用,就能达到消除罪恶的目的。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认为通过信仰和修行,可以消除一切罪恶,获得解脱
五峰合涧诗 月桂峰 - 注释: - 嫦娥戏仙桂:指嫦娥在月亮上玩耍。 - 掷子落人寰:比喻嫦娥的玉兔将月亮上的物品(可能是桂花等)扔下人间。 - 秀颖发矫林:形容树木挺拔而优美。 - 芳馨腾远山:花香四溢,弥漫远方的山谷。 - 兔边甘百上:比喻兔子跳跃的地方有很多,这里可能暗喻月亮的光芒照耀大地。 - 鸟外谁一攀:形容鸟类无法到达的地方。 - 月里催人老:月亮上有嫦娥,传说她能使人长生不老
【注释】 五峰合涧诗:即《五峰咏》,为李白的五首诗之一。 白猿峰:指白猿洞,在庐山西北面。 人死猿亦亡,碧峰空崔嵬:人死了猿也死了,只有青山巍峨耸立。 六龙驭圆景,巨壑流红埃:六条龙驾御着圆明的景象,山壑之间流动着红色的尘埃。 今亦看诚古,后还思悲哀:如今看来是真心实意地过去,将来还会感到悲哀。 兹山俯南涧,水洁影如颓:这座山俯瞰南边的山涧,清流如玉,水面映出的影子好像要倒塌了。 春筱生嫩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