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遵式
念佛三昧诗 其二 金肌昧真见,八音愚正闻。 玄空了无托,至涉宁有勋。 森罗会都寂,长空销积氛。 良哉此达观,局士安与云。 注释: 1. 金肌昧(mò):金肌,指佛教中所说的“金身”,即肉身。昧,意为不明了、不清晰。金肌昧真见,意为对佛法的真知灼见。 2. 八音愚(wéi):八音,指佛教中的八种乐器。愚,意为愚昧无知。八音愚正闻,意为对佛法的理解是愚昧无知的。 3. 玄空了无托:玄,指玄妙、深奥
诗句释义 1 若有众生犯众戒:此句指出有某些众生违反了众多戒律。 2. 盗取僧祇三宝物:僧祇是佛教中的一种,指僧侣或出家人。三宝物通常指佛像、舍利和经文。这可能暗示这些众生在生前盗窃或偷窃了这些神圣的物品。 3. 临终遇劝念弥陀:临终是指生命即将结束时。此处提到在临终之际遇到某人的劝告或教导。 4. 一念顷间生彼国:这里描述了一个瞬间的转变,即在一念之间,从人间进入极乐世界或净土
【注释】 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 融:融化、融合;回曲:曲折、迂回;照:映照。熙:光明、和悦。鉴:镜子。象:形象、图象。此句意为融化、融合的光辉照在曲折的地方,像镜中的图象一样明亮。 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 谛:仔细;览:看;遗:丢失;虚:虚空,空泛;求:寻找;滞:滞留;想:思想。此句意为仔细观察,不会迷失;虚空中寻求,不会导致滞留的思想。 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 此句意为追随梦想
大悲观音栴檀像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获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经文,名为《大悲观音栴檀像》。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释义: 1. 我曾在经典中遇到密言,能消除三障之名,消伏三障。 2. 佛称功德难以思议,因此我常持不敢忘。 3. 誓向当来大劫海,遍将此句救诸苦。 4. 为求大士加持力,故造栴檀持咒形。 5. 烁迦罗首金色容,具足七数端严相。 6. 母陀罗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异。 7. 贝多叶经并宝印,华果澡罐及杨枝。 8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孝养父母行仁义”:孝顺父母,仁爱待人。 “临终复遇善知识”:在即将去世的时候,又得到了一个善知识。 “广说弥陀大愿因”:广泛地宣讲弥陀佛的愿力的原因。 “屈伸臂顷生彼国”:伸出胳膊的一刹那,就在那个国家诞生了。 赏析: 这首诗是《观经》中品下的一首颂文。《观经》是佛教净土宗的经典之一,它主要论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及条件。这首诗歌颂的是阿弥陀佛
注释: 1. 下品下生:指地狱的最低等级。 2. 有作五逆十恶业:有造作五种极重的罪业(五逆)和十种极大的罪行(十恶)。 3. 应堕地狱受诸苦:应当遭受到地狱里的痛苦和折磨。 4. 临终遇劝念弥陀:临终时,遇到了劝人念佛的人。 5. 决定超生于彼土:肯定能从那个地方解脱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面临死亡时,遇到有人劝他念佛,最终决定从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情景
【注释】 十六观经颂 上品下生:这是一首佛经中的赞美诗。“上品”指佛教三乘中的上乘,即大乘佛法;“下生”指下等的轮回。全诗是说深信因果奉大乘,但发无上菩提意,以这样的功德来回向,生已当住欢喜地。 【赏析】 本诗是《十六观经》中“上品下生”(六度之一)的赞颂。“深信因果奉大乘”,这是对修菩萨道者所持的信仰和态度的一种概括。所谓“深信因果”,是指修菩萨道者深信因果报应的道理;所谓“奉大乘”
诗句释义 1 "杀命一死生,未必至三趣。":这句话意味着,生命虽然可以结束,但是生死之间不一定就是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轮回。 2. "破戒失人天,及失解脱法。":这里强调了破戒的后果,包括失去了在人间和天界中的福报,以及无法获得解脱之道。 3. "汝听断酒肉,所得福德利。":劝告你停止饮酒吃肉,因为这样做可以获得更多的功德利益。 4. "有人持七宝,国城妻子施。":有些人拥有财富
【注释】 受持:接受并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除五戒外,还有不涂香、不涂粉、不着衣、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等。斋:指清净的素食。修行诸戒回向愿:修行五戒八戒,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成佛。回向愿,是说修得这些戒律后,把所得功德回向给众生。阿罗汉:佛教名词,指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在佛教中,“阿罗汉”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