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昙华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通过描绘一个和尚在深夜唱诵经文的情景,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解脱的境界。 “德章老瞎秃”,这里的德章可能是指一个修行者或者高僧,他年岁已高,视力不佳。“老瞎秃”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身体状况,同时也暗含着他内心的空虚和对生活的无奈。 “从来没滋味”。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而不是世俗的荣华富贵。因此,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已经变得麻木不仁
偈颂六十首 其十六 【注释】: 药山:即慧可,唐代禅宗大师。道头:指慧可初遇神秀时,神秀以礼待之,慧可拜为师,但慧可并不服气,认为神秀未得真传,故作打坐姿势,表示要与神秀比试禅功,后被神秀识破。云岩:即石头希迁,唐代著名禅师。知尾:指神秀死后,慧可才成为真正的开山祖师,并创立了禅宗。 【赏析】: 这首诗是慧能的一首偈颂诗。诗中用“药山道头,云岩知尾”比喻慧可与神秀的较量。虽然他们都是禅宗的高僧
偈颂六十首 其十八 释义:这是对禅宗公案的诠释。现成公案,就是现成的、现成的,是已经存在的、现成的,不是从其他地方得来的。百匝千重,是指公案的数量多得数不清,就像一百个匝、一千个重一样。峻如崄崖,是指公案的深度和难度大得让人感到害怕,好像一个险峻的山崖。平如镜面,是指公案的表面看起来平静无波,就像一面镜子。执之失度,是指执着于公案的人可能会因为过度解读而陷入错误的道路。放之自然
释义: 如果你想要一个主意,那人人都会想,如果不想出一个主意,那么屎坑里的虫子都会嘲笑你。 注释: 1. 若作一句商量:如果想要一个主意;作,提出;商量,指想出办法。 2. 吃粥吃饭阿谁不会:谁都不会做;阿谁,代词,相当于“谁”。 3. 不作一句商量:没有人能提出一个主意。 4. 屎坑里虫子笑杀阇梨:在屎坑里生活的虫子都能嘲笑你,形容人无能、没有本事。阇梨,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和尚、僧侣等
偈颂六十首其九 云门露,猛如虎。 达磨师,不是祖。 盐官老须弥为槌,虚空为鼓。 又不见禾山老解打鼓。 休莽卤,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注释: 1. 云门露:指云门寺的僧人露柱,是达摩祖师的弟子。 2. 猛如虎:形容露柱勇猛无畏。 3. 达磨师:指达摩祖师,即禅宗六祖中的惠能。 4. 盐官老须弥为槌:比喻盐官(地名)的老和尚像须弥山一样高大,用来敲打东西。 5. 虚空为鼓
【注释】偈颂:梵语,即韵文。六十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六百偈。偈,梵语音译。“偈颂”是佛教禅宗用以说明佛理、指导修行的一种文体。偈中多用偶句,每两句一偈,称为一偈。其结构整齐,语言凝练,富有音乐节奏感,故称偈颂。 这首诗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禅宗用以说明佛理、指导修行的一种文体。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一个和尚打鼓,后半部分描述一个和尚敲木鱼,都不需要别人指挥,只要自己内心有觉悟
注释: 1. 始从鹿野苑:开始在鹿野苑修行。 2. 终至跋提河:最后到达跋提河,也就是印度的恒河。 3. 用尽自己心:用心去修行、领悟佛法。 4. 笑破他人口: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让众生得到解脱,让他们开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迷茫和困惑,到最后的豁然开朗和智慧的运用。诗人通过自己的修行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佛法的力量和魅力,鼓励人们要用心去修行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文殊菩萨骑在老虎的头上,而山中的和尚却抓住老虎的尾巴。在这中间的诸菩萨,也都随着列队生起欢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文殊菩萨骑在老虎的头上,显得威风凛凛;而山中的和尚却抓住老虎的尾巴,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机敏。在这两者之间,诸菩萨也随着排列起来,展现出他们的欢喜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佛教中的智慧与慈悲
注释:蜻蜓或许就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被我捉来摘却它的两只翅膀,就像一枚大铁钉。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描写蜻蜓的习性,表达了对那些只会飞来飞去、不停下来做实事的人的不满。他希望这些人能像蜻蜓一样,真正地飞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空有理想而不行动。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知空谈而不知实践的人
【注释】 偈颂:一种佛教赞颂。六:指《心经》(梵文Buddha-cakra-sutra),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arida-pariprccha-Samgraham,即“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大乘佛教经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文Mahayan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中的一部分(260字)。偈颂六十首是元代僧人普福所作的《六度集》中的一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