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谌
【注释】: 山居是所乐:在山上居住是很快乐的事情。 世路非我欲:世俗的仕途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山居是所乐”一句,说明诗人选择隐居山林生活为乐,表明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偏爱,也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世路非我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愿随俗浮沉,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超尘脱俗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解析 1. 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 - 注释:赵家藏有和氏璧,这块玉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宝贝。 - 赏析:此句描绘了和氏璧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其价值之高,使得它成为了一个传奇的象征。 2. 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 注释:秦国的人前来请求交换宝物,但由于价格问题,最终只能空口说白话,无法成交。 - 赏析:这句反映了当时国与国之间交易的复杂性和困难
注释:先民们悠然自得,坐在山中静坐冥想。 仰望那红红的山崖,俯身洗刷着清澈的绿水。 他们不追求和谐,却自有众美之和, 但豪情万丈远去,又有何颜面面对高洁的旨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琨的深深敬仰之情。刘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充满爱国激情。这首诗以赞美刘琨的高尚品质为主题,通过描绘他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
注释:秋天的寒气逼人,时间过得特别快。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秋天的诗篇,诗人抓住秋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深秋的图景,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和对时光荏苒、生命易逝的深深叹息。 风高木落
注释: 昔在暇日,妙寻通理。 从前闲暇时,我善于探索道理。 尤彼意气,狭是节士。 尤其崇尚他们的意气,他们是一个狭隘的守节之士。 情以体生,感以情起。 情感由内心而生,感情因情而发。 趣舍同要,穷达斯已。 志趣与所追求的目标相同,无论贫贱富贵都是如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诗人刘琨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首句“昔在暇日,妙寻通理”表明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善于探索道理
注释: 由余片言,秦人是惮。 日磾效忠,飞声有汉。 桓桓抚军,古贤作冠。 来牧幽都,济厥涂炭。 译文: 从你那里只言片语,秦地的人们就畏惧不前。 日磾忠诚报国,声名远播汉代。 桓桓的将军抚恤百姓,古代贤人为之标榜。 你来治理北方边塞,拯救苦难的人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刘琨(刘越石)的诗,表达作者对他的赞赏和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贤人一样为国家服务的愿望。 首句“由余片言,秦人是惮”
【注释】 涂炭:比喻困苦。济:渡。 谬同“谬”,错误;疲隶:疲惫的奴仆。指被错用的人。 授之朝右:指授予他高位。 上:国君。 惧:害怕。 任:责任,负担。大:重大。 下:臣下,下属。 施:赐予。厚:优厚。 祗:敬畏。 高明:高深广大。 所守:职责,使命。 【赏析】 赠刘琨诗其十一 这首诗是一首赠人之作,通过赞扬刘琨的功绩,表达对刘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刘琨的描绘
注释: 1. 相彼反哺,尚在翔禽。 相彼反哺:比喻像鸟雏那样长大后报答养育之恩。 2. 孰是人斯,而忍斯心。 孰是人斯:谁是正确的人。 3. 每凭山海,庶觌高深。 每:经常。 4. 遐眺存亡,缅成飞沉。 遐眺:远望。 5. 缅:思念。 6. 成:完成、成就
【注释】 蔓葛:蔓生的一种草,又名葛藤或葛。乔木,高大的树木。樛(jiu):弯曲。 叶不云布:指没有像树叶那样的分布。云,通“纹”,指分布。 华不星烛:指没有像花那样灿烂夺目的光泽。星,指闪烁的光芒。 承侔卞和:比喻刘琨才能出众,与古代名匠卞和的才能相媲美。侔,同、等,这里指相等、相同。卞和是楚国人,相传他曾在楚山发现宝玉璞玉,因献给楚王而受刖足之刑。后经周文王鉴定,果然有宝玉
《赠刘琨诗 其七》是卢谌为表达对其好友刘琨的深厚情谊所作的一首诗。卢湛,字子玄,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这首诗以“承亦既笃,眷亦既亲”开篇,表达了对刘琨深厚的友情和信任;“饰奖驽猥,方驾骏珍”则赞美了刘琨虽非英才却依然受到器重,与千里马一样被珍视;“弼谐靡成,良谟莫陈”则批评了刘琨虽有良谋却不能施展;最后两句“无觊狐赵,有与五臣”则是对刘琨忠诚不二的肯定。 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