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肇淛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在南渡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南旺挑河行的场景。下面逐句解析: 南旺挑河行 堤遥遥,河弥弥,分水祠前卒如蚁。 描述了南旺挑河水的情景,堤道漫长,河水浩渺,分水祠前的官兵众多,如同蚂蚁般忙碌。 鹑衣短发行且僵,尽是六郡良家子。 士兵们穿着简陋的服装,身体疲惫但依然坚持工作。这里的“六郡”指的是当时的六个州。 浅水没足泥没骭,五更疾作至夜半。 清晨时分
赋得新柳送别 春日离愁,柳絮飞花间 1. 诗句原文 短岸复长堤,黄轻绿未齐。晓风吹不定,春雪压常低。 草细偏相妒,莺娇未敢啼。年芳君莫问,日落灞陵西。 2. 注释解析 - 短岸复长堤:描绘河岸与长堤的景致,暗示离别之地环境优美却略带凄凉。 - 黄轻绿未齐:形容春天的柳树枝叶尚不茂盛,颜色浅淡。 - 晓风吹不定:早晨的微风未能让柳枝飘扬,增添了几分静谧之感。 - 草细偏相妒:草虽细但略显柔弱
《题吴兴海天阁(道场山)》 飞阁接天都,珠宫控太湖。 山光围百雉,野色入三吴。 木落禽声尽,云崩塔势孤。 东南多王气,回首起栖乌。 注释: 飞阁接天都,珠宫控太湖:描述海天阁高耸入云,像宫殿一样控制着太湖。 山光围百雉,野色入三吴:形容周围群山环绕,景色优美如同进入三吴之地(即今天的苏州一带)。 木落禽声尽,云崩塔势孤:描绘秋天树叶凋零,鸟叫声消失,天空中云彩崩塌,只剩下一座孤塔的景象。
诗句原文: 独立苍茫黯自愁,天边落木正逢秋。 片云长自依孤阙,一气谁能辨九州。 马向吴门摇疋练,蜃从沧海起层楼。 山河指点东南尽,咫尺应向万里游。 翻译: 首先来分析每句的诗意与背景。第一句“独立苍茫黯自愁,天边落木正逢秋”描绘了诗人在泰山之巅独自站立,面对苍茫大地和秋天的萧瑟景象,内心充满了忧愁。第二句“片云长自依孤阙,一气谁能辨九州”则表达了天空中飘浮的云朵似乎总是围绕着山峰
燕山黑,黄尘起。燕京被蒙古人攻陷后,这里成了战场。金川门外的鼓声,是蒙古人进攻的信号。 长乐宫,曾是皇家的宫殿,现在却成了瓦砾场,殿庭流血成海水。 御史大夫练子宁,手持三尺干雷霆,他手持的武器,象征着他的正义和勇气。 覆巢无完卵,一门百口归冥冥。这里用到了成语“覆巢无完卵”,意思是事情失败后,连带的无辜者也会受到牵连。 事去人亡二百载,芦荻萧萧余故垒。这里的“芦荻”指的是芦苇丛生的地方
披裘五月滞江干,赢得青山对鹖冠。 北海尊同狂客尽,南楼月共小姬看。 城头云色来朝霁,柳外蝉声送晚寒。 却笑枯桐今已爨,岂堪山水向人弹。 注释: - 披裘五月滞江干:披着皮裘的夏天,滞留在江边。 - 赢得青山对鹖冠:赢得了青山美景,戴着鹖冠。鹖冠是一种古代文人常戴的帽子,鹖,一种鸟名。 - 北海尊同狂客尽,南楼月共小姬看:北海的酒杯与疯狂的朋友一起喝完,南楼的月亮与小妾一同欣赏。 -
诗句解释 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 - 枫叶落下,在空旷的江面上形成了一层白色的霜和雾气,像是被冻成的烟雾。 这里的“空江”指的是宽阔的江面,而“枫落”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飘散在水面上,随风飘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西风带着凉意,使得马匹显得疲惫不堪,无法承受长途旅行的辛劳。 这里的“西风”是秋天的象征,代表着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旅行者的心情。马匹在西风中行走
钱塘逢康元龙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释解析: - 黄梅细雨暗江关:描绘了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的景象,给人一种暗淡、凄迷的感觉。 - 我入西吴君欲还:表达了诗人进入西吴(即今天的江苏)后,友人即将离去的遗憾。 - 马上相逢须尽醉:意味着在马背上与朋友相遇时,应该尽情地畅饮,以表达对重逢的喜悦和不舍之情。 - 明朝知隔几重山:意味着第二天一早
【诗句释义】 宿吴山楼:夜宿于吴山之楼。吴山,指苏州的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因山上有虎丘而得名。宿,住宿;宿于,在……下留宿。 佛火明还暗,羁魂梦复惊:佛光(佛教中的光明)明亮时,又转为暗淡;羁旅之人的魂魄,在梦中再次惊醒。佛火,喻指佛教的光明;明还暗,形容佛教的光明和黑暗交替出现。羁魂,即被囚禁的灵魂;魂梦,指梦境;羁魂梦复惊,形容梦中被囚禁的灵魂又被惊醒。 秋风一夜起,落叶与窗平
送人之咸阳 送你去到咸阳,路上风霜冷逼人。 鸡啼时分月已落,马儿胆怯想消冰。 火后无秦殿,回中有汉陵。 斜阳看故国,烟树郁层层。 注释: - 咸阳: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 风霜冷不胜:形容天气寒冷刺骨。 - 鸡啼将落月:指在鸡鸣时分看到月亮即将落下的景象。 - 马怯欲消冰:形容马匹因害怕严寒而颤抖。 - 火后无秦殿:指火灭后的宫殿已经不存在了。 - 回中: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