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
【注释】 题败荷:题诗于荷花上。荷花初开时清香扑鼻,盛开后花叶逐渐枯萎。“题”是写诗的意思。“荷”是荷花的代词。这首诗写的是西湖荷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 译文: 曾向西湖载酒归来,阵阵香气在十里长空飘荡。 今日荷花芳菲尽失,只有秋风送凉入衣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荷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通过写荷花的香气、颜色和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来表现这一过程。首句写出了诗人曾在西湖边饮酒归来的情景
无题五首其一 惆怅昨宵梦,千思与万思。 黄河流入海,岂有上天时。 注释解释: - 无题五首其一:这是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惆怅:悲伤、忧愁。 - 昨宵梦:昨夜的梦。 - 千思与万思:无数个思考。 - 黄河流入海: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岂有上天时:难道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时间吗?表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赏析:
《山居即事五首其三》是明朝王廷陈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诗句原文: 清朝微雨歇,云气行丹崖。 几家挑菜女,笑下青峰来。 - 译文: 清晨细雨刚刚停歇,天空中的云彩像流动的丹霞。 几位女子在山间挑菜,她们笑声盈盈地走过青翠山峰。 -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生活之美的诗。首句“清朝微雨歇”,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清新宁静的早晨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柔和的基调。接着
山居即事五首 其五 饷田分野饭,社酒倒山樽。茅舍无人守,春风自闭门。 注释:在田间劳作后,分了一些野饭给大家吃,将社酒倒入了装满美酒的山樽中。虽然茅草屋没有人看守,但春风吹着门扉自然地关闭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隐居山林后的田园生活。第一句“饷田分野饭”,诗人亲自下田劳作后,与大家分享野饭,体现了他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第二句“社酒倒山樽”,他还将社酒倒入盛满美酒的山樽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的赏析。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忆山居”是题目,点明全诗所写内容。第一句“一别南山后”,写自己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已经十年了。“南山”,指家乡。“于今已十年”点出时间,也表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第二句“相应东岭月”,是说自己在故乡时,常看到东岭的月亮,现在自己不在家乡,只能看到东岭上月亮的影子。第三句“空照草堂前”
【注释】 见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能诗董召南”一句。 韬:隐藏。 六:指龟。《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 三:指狙(ji 鼠,一种动物)。 临晋河:指黄河。 首阳山:指首阳山(今陕西黄陵县西北),相传伯夷、叔齐饿死于此。 娱亲暇:娱乐父母。 万卷书:指书籍很多。灯一龛:一盏油灯放在一个小土堆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董仲伦的一首绝句。全诗写景抒情
【注释】湘浦:指水乡;扁舟,小船;茅屋,简陋的房舍;辋川西:辋川是唐代诗人王维隐居的地方。沧洲:指水边平地或水中沙洲,杜若:一种香草。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末一句点明主题(以景衬情)。“题边道人小景”为第一句,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对象和背景,是一幅风景画面的描写:一艘小船停泊在湘江之浦,一座简易的房子坐落在辋川西面。“扁舟”二字用得极为形象生动
诗句译文: 意闲禽鸟狎,同出更同栖。 日高人尚眠,就向窗前啼。 注释翻译: 山居即事五首 其四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早年隐居茅山,昭宗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诗多题咏纪游、送别唱酬之作,绮丽而不失典雅。间有感怀时事者,兼含凄清之气,有温、李之风。著有《唐英歌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吴融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注释】 题风竹:写风竹。风竹即指风中的竹子,这里比喻自己的品格或节操。 月色不可扫:月色不能被清扫(比喻高洁的品格不会被玷污)。 秋声何处闻:秋天的声音在何处可听到?(暗喻自己的处境) 不应仙佩集:不应该让神仙用玉做的佩饰聚在一起(暗喻自己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 翠影乱纷纷:翠绿色的树荫交织错杂。(暗喻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与赏析: 山居即事五首 其二(其一): 每爱罗家老,殷勤久不穷。 秋风新栗熟,先送满筠笼。 译文: 我特别喜欢那个姓罗的邻居老人,他非常热情而且一直不厌其烦地帮助我。 今年秋天,他的柿子已经成熟了,他先送给我一大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一位名叫罗家的长者的深厚感情。诗人特别提到这位老人“殷勤久不穷”,意思是这位老人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始终不厌其烦地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