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联:“一柱亭亭似削成,峡深云冷古苔青。” - 注释:形容山峰挺拔如同被削去一般,峡谷深处云雾弥漫,显得寒冷而古老,山间覆盖着青色的苔藓。 - 赏析:这一句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三峡的雄伟与苍凉。"亭亭"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似削成"则暗示其陡峭险峻,形象地刻画出三峡的险峻地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第1-2句: 注释:闲田,指农田。春色,春天的景色。 译文:在田野上,春色已经渐渐展现出来。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日里农田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3-4句: 注释:敛衽(lǐn ruǎn),古代的一种礼节,把衣襟整理好。重寻,重新寻找。瓜瓞(guā dié),瓜藤上的瓜。 译文
【注释】 东皋:东面的山坡。 膏润:泥土滋润。 采撷:采摘。登厨露:指早晨的露水。 侪(chá):等同,相同。 糁(sǎn):撒,撒播。 顑颔(xiàhàn):宽厚的下巴。 冶容:美丽的脸庞,形容女子打扮得很漂亮。 济年饥:救济一年之中的饥荒。 红蓝遍中国:到处是红色和蓝色的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首句“东皋雨过土膏润”,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诗定调
中留道中 秋风烂漫熟禾黍,夹路垂垂枣尽红。长镰在腰来妇女,小篮负背走儿童。 野菊开花清露湿,楼桑坠叶白烟笼。夕阳山下少人去,杖藜随意数飞鸿。 注释:秋天的风把田野里的稻谷吹熟了,小路两侧的枣子已经红了。拿着镰刀的农民来了,背着孩子的妇女也来了。野菊花开着,露水沾湿了花瓣。楼桑树上的叶子落下来,像白色的烟雾笼罩着。太阳落山时,很少有人家去了,拄着手杖的人就随意地看飞过的大雁。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格式要求”,那么答题时就要围绕“格式”来展开。然后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评价。本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第一句,“云过西山宿雨收,霏霏空翠泼双眸。”此句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所见之景。“山色有无中,行歌幽不穷”是说山色的有无变化,而“霏霏空翠”,则表现了山色的空灵飘渺
【译文】 十里桃花盛开,晚霞映照在沙间,一溪红雨洒满溪岸。 莎汀上渔舟暖和,茅屋前酒旗轻斜。 陌上管弦声中,尽是醉客;林间鸡犬声里,似有神仙。 疑此中即是秦人之地,拄杖寻找源头,看落花逐水而去。 【注释】 十里芳桃:形容桃花开得茂盛。十里,泛指十里之外。 红雨:即雨花。 莎汀(chī tīng):沙滩上的长草。 浪暖渔舟:浪温如故,鱼船安稳。 茅屋:指草屋。 风轻酒旆(piài
【注释】 吴庙秋风:指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诗。 勾吴:即吴地,古时称苏州一带为勾吴。 荆南:指唐时的荆州(今湖北江陵)。 至德:唐肃宗年号。 元有道:原指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后泛指贤明的统治者。 封虞仲:传说舜帝封赏虞仲,虞仲死后,葬于九嶷山(一说在今湖南宁远县)。后人因称虞仲为虞舜、虞舜为虞仲或虞仲为虞舜。 碑残野火文全灭: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被毁
负汝逃生出四围,饥寒奔走入山隈。 父从旧友干衣去,母向邻家借米回。 早是幼时长处困,谁知嫁后又逢灾。 佳人命薄诚如此,毁璧长歌心更哀。 诗意与注释: - “负汝逃生出四围”:描述了一种被迫逃离困境的场景,可能涉及到背叛、迫害或灾难等极端情境。这里的“负汝”可能指的是对某人的背信弃义或不公正的行为。“逃生出四围”则表达了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寻求生存的努力和勇气。 - “饥寒奔走入山隈”
【注释】侯村:地名。夏日即事:夏天的农村景色。侯村,指诗人家乡附近的一个村子。西窗:西边的窗户。“睡足”二句:说在侯村过了一个长长的夏夜。西窗外日色未尽。 【赏析】《侯村夏日即事》是一首写农村夏日风光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侯村夏日傍晚的景象。 前两句描写侯村夏天傍晚时的自然景色。首句写天已黄昏,阳光尚未消失。第二句写起床后推枕而起,准备梳头。这两句写出了侯村夏天的晚景。 三
这首诗是杜甫的《题金鸡》,全诗如下: 金鸡晓月,一山雄峙太阳津,绝顶翘翘迥出群。 碧树九秋含月色,黄流千古抱云根。 雨平故垒金函出,水打荒坟石椁倾。 幸际太平无警急,高原时见老农耕。 下面是对诗句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金鸡晓月 - 描述了早晨的景色,太阳初升,月亮高悬。 2. 一山雄峙太阳津,绝顶翘翘迥出群。 - 这描述的是一座雄伟的山峰,它独自耸立在太阳升起的地方,非常壮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