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君玉)
诗句释义: 万里桥西路,骑驴三十年。 较量春厚薄,不及开元前。 译文: 在万里桥的西侧小路上,我骑着驴已经走了三十年。 春天的气息和景色与过去相比,似乎都显得更加浓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自己游春经历的回忆和感慨。首句“万里桥西路,骑驴三十年”,通过描绘诗人行走在长安城的古桥旁,骑着驴走过了三十年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较量春厚薄,不及开元前”
【注释】 东山:即《登东山诗》,为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五言古诗。东山,即今江苏省江宁县南郊之东山。 扶桑:神话中太阳所从出的地方。《淮南子·本经训》:“日出于旸谷(东方),入于大阴(西方),是谓方至而斜,谓之扶桑。” 蔷薇:落叶小灌木,叶卵圆形,花白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飞鸟遗好音”,以鸟喻人,表明作者渴望结交朋友的心情。次句“千峰不知处”,则表现了他对友人杳无音信
【注释】 山势彰坤厚, 天光薄太清。 臣家书万卷, 换得此楼成。 【赏析】 “山势”两句,写登高望远,俯察大地,见山势雄伟,山峦起伏,山体浑厚,气势磅礴。而天边云霞缭绕,光芒四射,犹如天上的云彩照耀着大地。这两句诗,以山和天为景,写出了诗人所见的壮丽景色。 “臣家”两句,写自己从小读书,积累知识,用尽了家中藏书,才换来这栋楼阁建成。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珍爱和渴求。 【译文】 登上东楼放眼眺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海居 - 海居:居住在海边。 2. 水穷草木稀 - 水穷:河流或大海的尽头。草木稀:植物稀少。描述的是海边环境荒凉、人烟稀少。 3. 云间但高岫 - 云间:云雾之中。高岫:高耸的山峰。此句描绘出一种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4. 人家无寒暑 - 人家:指居住的人。寒暑:季节变化。这句表明海边的居住者不受外界季节更替的影响,四季如春。 5. 海潮以为候 - 海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读懂诗中每一联的意思,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的意境特点,并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陶公:陶渊明。五马:指代高官显贵。何在:何处。孤云:指陶渊明。得所哉:得到归宿。山光悦人面:山上的景色使人愉悦。丰胜:指丰硕的果实,比喻美好的年景。未归来:还没有归来。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林下 深山古木,千年树犹存; 幽谷静谧处,五寸苔藓生。 休官非绝响,今见一人来。 注释: - 林下(林下):在树林下方,指深山幽谷。 - 窅谷:(yǎo gǔ)深山幽谷。 - 千年树:(千年)指树木生长了很长时间,这里形容树木的年岁很长。 - 深山五寸苔:(深山)形容树木生长在深山中。 - 休官:辞去官职。 - 绝响:绝响是古人对于死或离开的意思,这里形容一个人不再返回。 - 今见一人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分析诗句内容”,则要逐句分析诗中所写的景物;如“分析诗句所用典故”,则要结合诗句理解典故,分析诗句的运用是否恰当等。 (1) “举世皆新事”意思是:世间所有的人,都做了一些新鲜的事情(指改朝换代)。“新事”指“新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天下人都已换了朝代,我遇见的都是陌生人。“见”是看见的意思;“逢”是遇见的意思
【注释】 寒逾:比“逾”更深。绿藓:青苔。山鸡:即山雉,野鸡。湿不文:湿后不显花采。穿屋头云:形容江中船只的桅杆高入云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诗人用简练的笔墨,描绘了江南水乡雨中的景色和气氛。 前两句“绿藓寒逾碧,山鸡湿不文”,是写景。这两句看似平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意蕴。“绿藓寒逾碧”,说明此时正值早春,万物复苏,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但细看却见青苔更加苍翠
鹌鹑 晨曦初露,鹌鹑下平田, 饱啄后飞,朝饥暮饱。 苍鹰日附人,肉食损高志, 捕食时展翅,猎食心更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鹌鹑和苍鹰的描绘,表达了对食物来源、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感叹。鹌鹑是鸟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生活习性相对简单,以草籽为食;而苍鹰则因其强大的捕食能力和敏锐的视力,常常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狩猎等。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生物
【注释】: 竹雀:指隐士伯夷。伯夷,古代的贤人。 长风:形容清高脱俗的气质。 予怀:我的内心。 仰见:仰望。 赏析:《题诗后》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前两句写自己独行春竹,鸟鸣涧边,以“竹”字起兴,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间两联用典,写诗人在清高脱俗的氛围中,仰观伯夷遗像,抒发了自己的志向;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归隐之志已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