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伦
驱策自南来,路转充西麓。 东风吹我衣,生意随马足。 腊送柳眼青,春归草心绿。 故人远相迎,延我柏台宿。 高论接泰岱,倾泻慰襟目。 抚字陋浮侈,催科厌烦渎。 借恂应不久,卧恐虚辙毂。 若抚平政碑,桥边重应续。 注释: 1. 驱策自南来:我被派往南方。 2. 路转充西麓:路转到了山的西边。 3. 东风吹我衣:春天的风拂过我的衣服。 4. 生意随马足:万物生机勃勃,随着马的脚步而生长。 5.
桃源:即桃花源,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 二合:一斗两升。 米:指稻米。 双鲤鱼:指用鱼做成的食品。 渔人不争价:说卖鱼的人不计较价钱。 水发鱼多:说河水涨了,水里能长出很多鱼来。 何为者:为什么这样。 柰此:奈何。 腹空:肚子空虚。 征敛:征收赋税。 征敛乱无据:说征收赋税没有依据。 明日不得鱼:第二天去捕鱼,却得不到鱼。 放船过淮:放船回淮南去。 赏析:诗是作者对当时农民生活的同情与描写
【诗句解释】 1. 驱车出长干,放船溯江潮。 - 长干:指长乐县(今属福建省)的干道口。 - 驱车:指驾车出行。 - 放船:放下船只。 - 溯江潮:逆流而上,顺着江水潮流。 2. 归云薄东鲁,转柁凭南飙。 - 薄:逼近。 - 东鲁:指东边的鲁地,即今天的山东省。 - 转柁:转向舵轮,即改变航向。 - 南飙:向南的旋风。 3. 朱夏火旗帜,烈日燔征旄。 - 朱夏:指炎热的夏天。 - 火旗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夫君朝出田”,夫君清晨去田里干活;“妇女远供饷”,妻子要为公婆送饭;“时闻北风急,台军架梁望”,不时听到北风怒吼的声响,看到军营架起的桥梁;“伐木贺兰巅,汲水黄河曲”,砍伐树木到贺兰山巅,打水到黄河弯曲的水湾;“四顾岭无烟,且向温泉浴”,四周望去
齿落 吾病胃火作,一齿浮不著。 臲𡰈动成楚,偶尔坠如凿。 豁然谢触碍,数日苦翻乐。 嗟此三十六,能消几回落。 细瞩落馀齿,与我判然各。 再置不复牢,把弄转惊愕。 幸然存者多,尚可啮藜藿。 但嫌素餐久,俯首中自怍。 注释: - 吾病胃火作:我患胃火上攻。 - 一齿浮不著:一颗牙齿浮起,不再固定。 - 臲𡰈动成楚:比喻牙痛像被楚国的刀剑刺伤一样。 - 偶尔坠如凿:有时掉落就像被凿子凿掉一样。 -
【注释】三月三日:指春日。霁(jì):雨过天晴。 汵:水激石的声响。幢幡:伞盖之类。松雪香:指松树积雪之香。 界:界限,边际。钵(bō):和尚用的钵盂。涵:包容。 云阁:云雾缭绕之阁。尘沙场:尘土飞扬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登山时所见,后六句写登上山顶所感。诗中描绘了山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联点明登山的时间和目的:“三月三日”是春日;“雨霁”即雨过天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徐太常所藏夏太常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貌得高林数竿竹,春雨淋漓饱新沃。 - 描述徐太常拥有的高耸竹林中有几株竹子,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 "貌得":意外地得到。 - "高林":高大的树林。 - "数竿竹":几根竹子。 - "春雨淋漓":春雨纷纷,湿润而充分。 - "饱新沃":充满新的生机和滋养。 2. 娟娟净洗断尘埃,仿佛蓝田迸苍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朝来明庶风,吹绿官除草。 花开锦作垫,水暖凫戏藻。 衙散西堂尘,襟净如洒扫。 取酌陶吾真,岂能被春恼。 注释:朝来明庶风,吹绿官除草。早晨的微风吹拂着官署,使得草木重新生长,一片生机勃勃。花开锦作垫,水暖凫戏藻。花儿开得如同锦缎一样绚烂美丽,水中鸭子戏水游弋,景色宜人。衙散西堂尘,襟净于洒扫。官员们散去之后,庭院里一片清净,就像刚刚打扫过一样。取酌陶吾真,讵被春归恼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七月七日,即农历的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天气异常炎热。"溽暑蒸人"形容酷热难耐,连最年老的人也会感到不适。 渴思玉井旧赐冰,梦绕山阴夜航雪。 渴思玉井:渴,意为渴望。玉井,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御用井,用以供应皇室成员饮用的清凉饮料。旧赐冰,指过去皇帝曾赏赐给臣子的冰块,以示关怀和恩赐。梦中,苏轼仿佛再次体验到了当年在皇宫中避暑的情景
宣赐鲥鱼 青山山下江风急,下有千尺蛟龙宅。 渔舟集网未敢掷,海潮兼天浪花白。 鲥鱼潮落逆流上,到此潜游不知往。 渔人趁潮急下网,得鱼来来荡双桨。 五月炎蒸拥冰雪,玉尾霜鳞太鲜㓗。 中珰脩贡干旌子,千里驰驱奈骚屑。 天庖六月鲥鱼至,老臣何幸叨沾赐。 荐之家庙仍分食,只愁素饱惭无地。 【注释】 1. 宣赐:皇帝赐给。 2. 青山山下江风急:青山山下的江面上,风势很急。 3. 下有千尺蛟龙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