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得高林数竿竹,春雨淋漓饱新沃。
娟娟净洗断尘埃,仿佛蓝田迸苍玉。
挂壁悠然坐独看,顿令六月生昼寒。
会贪馀荫遍寰宇,忽遣烦郁成欢娱。
竹里参差一拳石,相倚年年度朝夕。
冰霜不改岁寒心,老去孤臣抱忠赤。
太常写此遗君家,不是寻常桃李花。
邛枝剪掷澄潭下,回首风雷老龙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徐太常所藏夏太常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貌得高林数竿竹,春雨淋漓饱新沃。
  • 描述徐太常拥有的高耸竹林中有几株竹子,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 “貌得”:意外地得到。
  • “高林”:高大的树林。
  • “数竿竹”:几根竹子。
  • “春雨淋漓”:春雨纷纷,湿润而充分。
  • “饱新沃”:充满新的生机和滋养。
  1. 娟娟净洗断尘埃,仿佛蓝田迸苍玉。
  • 描述竹子经过春天的雨水冲刷,显得更加清新、洁净。
  • “娟娟”:形容竹子修长而美丽的样子。
  • “净洗”:彻底清洗。
  • “断尘埃”:去除所有的尘土和污染。
  • “仿佛”:好像,似乎。
  • “蓝田迸苍玉”:比喻竹子的纹理清晰,如同从蓝田中挖掘出的翠绿玉石。
  1. 挂壁悠然坐独看,顿令六月生昼寒。
  • 描述自己坐在竹子旁边静静地欣赏,感到一阵清凉如秋。
  • “挂壁”:挂在墙上,这里指观赏。
  • “悠然”:闲适自在的样子。
  • “坐独看”:独自一人坐着观看。
  • “顿令”:立刻、突然。
  • “六月生昼寒”:形容夏天的阳光下也感到凉意袭人。
  1. 会贪馀荫遍寰宇,忽遣烦郁成欢娱。
  • 描述自己因为得到了足够的阴凉,心情愉悦。
  • “会贪”:正好享受。
  • “馀荫”:多余的阴凉或庇护。
  • “遍寰宇”:遍及整个世界。
  • “忽遣”:忽然间使。
  • “烦郁”:烦躁抑郁。
  • “成欢娱”:变成欢乐和愉快。
  1. 竹里参差一拳石,相倚年年度朝夕。
  • 描述竹子间隙中偶尔出现的小石头,它们相互依偎,年复一年地陪伴着竹子生长。
  • “竹里参差”:竹子中的空隙参差不齐。
  • “一拳石”:拳头大小的一块石头。
  • “相倚年年度朝夕”:相互依靠,一年又一年的相伴。
  1. 冰霜不改岁寒心,老去孤臣抱忠赤。
  • 表达即使历经岁月变迁,竹子依然保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就像一位忠诚的老臣。
  • “冰霜”:比喻环境艰苦,但意志坚定。
  • “岁寒心”: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岁寒”,指坚韧不拔的品质。
  • “孤臣”:孤独的臣子,这里比喻坚守本分的人。
  • “抱忠赤”:怀抱忠诚之心。
  1. 太常写此遗君家,不是寻常桃李花。
  • 这是徐太常留给后人的文字或物品,它不是平常的花木。
  • “太常”: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指代徐太常。
  • “写此”:写下这些话或物。
  • “遗君家”:留给你家里的人。
  1. 邛枝剪掷澄潭下,回首风雷老龙化。
  • 将竹子的枝条剪下来扔到清澈的池塘中,回头望去,仿佛看到了一条老龙在水中化形消失。
  • “邛枝”:邛州(今四川邛崃)的竹子,这里用邛州的竹子来比喻竹子的美丽。
  • “剪掷”:剪裁并丢弃。
  • “澄潭”:清澈的池塘。
  • “回首”:回头看。
  • “风雷”:风云变幻,喻指自然界的变化。
  • “老龙化”:老龙在水中消失,形象生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徐太常所藏夏太常竹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坚韧品质的赞美。诗中的竹子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独特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