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廷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白桃花”是第一句,描写了白桃花的娇美动人。“红妆未许斗花时”是第二句,描写了白桃花没有开花时的娇羞可爱。“闲门洗尽胭脂影”是第三句,描写了白桃花经过雨水的洗礼之后更加洁白如玉。“露井争看冰雪姿”是第四句,描写了白桃花在露井中傲视一切的姿态。“带雨芳梨堪比艳”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加以阐述。本题要求赏析“每到清明节”。 【答案】 注释:每到。每到清明节时节,我常常乘船经过惠山寺。 赏析:清明时节,正是踏青扫墓的时候。诗人来到惠山寺,不禁想到清明节时自己曾来此地游赏,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写景状物,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前四句描写了峭壁插云根、孤松空翠滴、春涧落红喧、寺古鹤巢树、山深虎守门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最后两句则通过“时闻长啸起,圆月逗前村”两句,表现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与感受。 【答案】 译文: 陡峭的崖壁直刺云天,大自然妙趣横生的景象留存。 孤独的松树枝头挂满翠绿的松子,溪水潺潺春雨洒落着落红。
黄梅雨 江南梅熟雨纷纷,门巷深沉羃湿云。 天上阴晴无一定,人间寒暖若平分。 阶前草色都含雾,窗外花光时带曛。 到处鸠声啼不断,何人绿野刈耕勤。 注释: 1. 黄梅雨:指每年夏初到夏末时节的梅雨季节,通常伴随着连绵的细雨。 2. 江南:指南方地区,特指长江以南。 3. 梅熟:梅子成熟的季节,这里指江南地区的梅子已经成熟。 4. 纷纷:形容雨点密集的样子。 5. 门巷:指门前的巷子。 6.
牡丹 雨丽云娇殿众葩,春深院外影横斜。 羞他世上繁华境,好植人间富贵家。 红艳一枝香带露,芳心几簇色如霞。 胭脂多买挥毫活,描就春光兴不赊。 注释: 1. 雨丽云娇殿众葩:形容牡丹花如同宫殿中众多花朵一般美丽娇媚,雨露滋润使其更加鲜艳夺目。 2. 春深院外影横斜:描绘出牡丹在春季阳光下的影子,显得既生动又优美。 3. 羞他世上繁华境:表示牡丹并不羡慕世间的繁华景象,反而以自己朴实的姿态自居。
译文 我遥想篱笆边的菊花,忍不住的思念。闲暇的时候,我要去那里高声吟咏。 冬天的雪霜枝桠上,我都搜罗遍了,寻找那隐逸的花,欣赏其物色之深。 有时自己拄着手杖,在甘谷中搜寻;有时带酒到石崖上寻找。 秋天采摘英菊和蕊,品尝它的味道,快乐而满足,彼此对视,实在是可以满足素心之人了。 注释 1. 访菊:《诗经·王风·采葛》中有“采采卷耳,不盈一匊”的描述,这里的“采菊”即指采摘菊花的行为
【注释】 落尽残荷:荷花已经凋谢。 天留晚节傲严霜:大自然留下它高洁的品质,在严寒中傲然不屈。 东篱冷倚三更月: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倚靠在东篱下,望着明亮的月亮。 老圃寒余一瓣香:菊花在寒冷的冬季仍然散发出香气。 雅称携尊添逸兴:形容自己喜欢喝酒时,用高雅的方式来增添自己的兴致。 有时插鬓学新妆:有时也用菊花来装饰自己的头发,像学习化妆一样。 风流陶令真知己:陶渊明是真正的知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句意和相关诗句来分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意。“重九”的意思是: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随为“寒食”,所以重阳节也称“双九节”。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的风俗,故以“重九”名之;另外,“重九”与“仲秋”同音,因此又称“重九”、“九九”。 【答案】 译文:又一年秋天到了
诗句释义 1 玉楼赴召太匆匆:此句表明诗人因某种紧急任务(可能是宫廷的召唤)急忙前往,表现出对时间紧迫和无法从容应对的无奈。 2. 一线难延恨未穷:这里“一线”比喻时间或生命,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消除长久的遗憾或悲伤。 3. 好月不圆成谶语:月亮不圆满通常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诗人将这种自然现象比作预言或预示,表达了对不幸或悲剧命运的预见。 4. 微云共话想清风
【注解】 1. 饯菊:在菊花盛开时设酒相送,以示惜别。 2. 一霎:一会儿。 3. 逝波:流逝的光阴。 4. 佳色阑珊:指花已凋谢,美色不再。 5. 落英狼藉:落花满地,凌乱如狼藉。 6. 骊歌:古代一种悲壮的送别歌曲。 7. 白衣人:指送别之人,也代指离别的人或事。 8. 玉质枝残:比喻树木因风霜而变得枯瘦、脆弱。 9. 岩阿:山岩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某年深秋时节在菊花盛开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