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质
艮岳百咏 长春谷 洞天风物几人知,暗得阴阳造化机。 不似寒乡待邹律,四时岩际有芳菲。 注释:在艮岳的长春谷中,那些隐秘的风景只有少数人知晓,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阴阳造化之力所创造出来。与寒冷的乡村相比,这里四季都有花草树木生长,景色迷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艮岳长春谷的美景。首句“洞天风物几人知”,表达了这片隐秘的风景只有少数人知晓,突显了它的神秘与独特。第二句“暗得阴阳造化机”
艮岳百咏 百花屏 众香芬馥着人衣,云母光寒露未晞。 围得春风胜绣幕,纷纷红紫斗芳菲。 注释:百花盛开的香气弥漫在衣服上,云母的光寒凉而湿润,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此时正是春天的早晨。周围的花香环绕着我们,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解析】 “艮岳”是北宋时期宋徽宗在开封所建的一座皇家园林,本诗为咏叹园中的回溪。 首句写溪水穿石而过,发出潺潺的水声,这是对“涧底松风响”的描写,表现了水流的清脆、悠扬。 颔联紧承上句而来,写山间的回溪萦绕着山脚和江滨,写出了溪水回环曲折、宛若长蛇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水流的清澈、透明,以及流水的柔美、细腻。 颈联写溪水回旋,流经山间,绕过山峰,仿佛被迷住了一样,不知它正流回山谷
【注释】 泊泊:水边沙石相互碰撞声。弄晴晖:玩弄晴光。曾逐春风上,指曾随东风来到京城的途中。贝叶:梵语音译“贝多树”。佛教经文写在贝多树叶上的梵文,称贝叶经。翻贝叶,指佛经。仙家长有碧桃飞,指桃花源里常住着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雨花台的雨花岩。雨花岩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山因岩石形如雨点而得名,又以岩上有雨花台而得名。相传南朝宋武帝时,山上常有细雨落下,化成无数五彩石子
以下是对《艮岳百咏 鉴湖》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赏析。 诗句释义 - 水天澄澈莹寒光:描绘了天空和水面清澈透明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一片平波六月凉:形容水面上波纹平静,给人以清凉之感。 - 移得会稽三百里:暗示诗人将某种美好的东西从远处带到了近处。 - 不教全属贺知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独特见解和自信,认为不应该完全属于别人。 译文 水天之间一片透明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注意从修辞、用词、典故、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只借晴波为晓鉴”,是说梅花只有借着晴空的波浪来当晨光的明镜;“不随花岛作江云”,是说梅花不去追随那些在江面上浮动的岛屿成为江上飘浮的云朵;“未须吹笛风中去”,“去”指“飘散”。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傲岸和清高。 “多得清香水际闻”,是说梅花的清香在水面上弥漫得很远很远,可以远远地感受到它的香气。
诗句解读与注释: - 艮岳百咏:指的是一系列关于艮岳(即泰山)的诗歌。 - 榠查谷:“榠”通“崖”,指山崖;“查”是“查山”的简称,这里泛指山名。所以“榠查谷”可能是指某座具体的山名。 - 折花宜与酒相薰:折花,即摘取花朵;薰,意为香气相随。此处表达的是在饮酒时,花朵的香气也随之飘散。 - 结子难随酒入唇:指花朵虽美,但难以与酒同饮。 - 一阵暗香无处觅:暗示着花香虽在,却不易察觉。 -
注释: - 艮岳百咏:指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艮岳百诗》。 - 秋香谷:指宋代诗人陈宓游览的“秋香亭”。 - 玉屑花繁淡淡黄:形容菊花的颜色。 - 碧岩曾伴紫栏芳:指秋天的山岩和栏杆上的菊花相互陪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月明露洗三秋叶:形容菊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 - 山迥风传七里香:指菊花的香气随风飘散很远。 赏析: 这首诗是陈宓游览“秋香亭”时创作的一首咏菊诗
艮岳百咏 芦渚 万叶梢梢秋意初,斜风细雨忆江湖。 谁知雪压波澄后,更与宫中作画图。 注释: 1. 万叶梢梢秋意初:指秋天的叶子渐渐变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万叶梢梢,形容叶子繁多,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秋意初,指的是秋天的气息刚刚开始显现。 2. 斜风细雨忆江湖:斜风细雨,描绘出一幅雨丝纷飞、微风拂面的景色;忆江湖,意味着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江湖中游历的日子,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3.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日观岩景色。首句“朝阳初上海霞红”,以朝阳初升为背景,描绘了日出时海霞的绚烂色彩。第二句“五色云生碧洞中”,描绘了五色云彩缭绕在日观岩的碧洞之中的景象。第三句“回首烂柯人自老”,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昔日的棋手已逐渐老去。末句“棋声犹在石门东”,虽然岁月已逝,但棋声依旧回荡在石门东边。 注释:朝阳、海霞、五色云、碧洞、烂柯人、石门、棋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观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