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祐民
柳林词四首 虞人得意勤张罗,四入驺囿兽靡他。雪鹰腾击认鹏过,下掠雁鹜空鴐鹅,圣皇祝网仁心多。 注释:打猎的人高兴极了,勤快地张开罗网。鸟儿四进四出,没有一只逃掉的。飞鸟腾空高飞,它们辨认出了大鹏,俯冲而下捕食。猎犬追逐雁和野鸭,空中盘旋着鴐鹅。皇帝祝祷,希望用网捕获更多的猎物,体现出他的仁慈之心
【注释】: 西风碍长养:西风妨碍了谷物的生长。 冷气移当暑:寒气移到了盛夏时节。 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指河北饥荒未得到救济,而燕中又长期没有下雨。 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听说山东一带也有流民滞留不归的原因。 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百姓常常生病,上天的意旨怎么会改变呢?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仍然听到有人从南方购买人丁的消息。 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饥荒关系到上天
中原七郡地,气厚风还淳。 天分涧瀍水,路入河洛春。 圣贤所经营,绳准相均平。 六合昔有隔,一观恨无因。 怀哉此盛区,理者皆先民。 曾经龙虎啖,重为狼羊贫。 大若斡元化,细物涵深仁。 一士行其间,鞍马犹逡巡。 解带思古道,题诗清路尘。 望迷黄河北,欲度正怆神。 遗黎当道隅,涕说青城滨。 青城不可说,回首伤天津。 译文: 中原七郡的土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天然的河流和山涧,滋润着这片土地。
这首诗是淮安王吴山歌的序章,共分六章。下面是对每一章的逐句释义: 第一章 泽欲流,强用兵。仁者师,无威声。 - 泽欲流: 这里形容洪水泛滥,水流迅速、汹涌。"泽"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江河湖泊等水域。 - 强用兵: 虽然国家正面临水患,但统治者仍决定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这里的"兵"指的是军队。 - 仁者师: 强调的是仁义之人作为领导者的重要性。"师"可以解释为领导和指挥。 - 无威声:
诗句翻译为中文是“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下面将根据每一句诗句进行逐一翻译,并附上必要的解释与赏析: 1. 诗句翻译: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 - 注释:河南的王孙在南谷平章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一位忠诚于国家的王孙形象,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和忠诚。 2. 诗句翻译:杨之土,春煦煦。美有济兮世此所。 - 注释:杨地的春天温暖而美好,这里的人有着济世之才
第一句: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 注释:河南,指河南省。王孙,指贵族子弟。南谷平章,即南谷公,是唐朝宗室李峤的字。这首诗是河南王孙南谷平章写的三章诗。 译文:河南的贵族子弟南谷公,他写了三章诗。 赏析: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作品的主题,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河之水,波浟浟。见世泽兮在中流,夹日焜耀兮为国伊周。 注释:河之水,波浟浟,形容河水浩渺,波涛汹涌。见世泽兮在中流
翻译: 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 在会稽的月色下,照耀着禹的陵墓,行走在岛屿间,被吴越所笼罩。勤劳的王孙啊,手持玉节,为国南镇,土地没有触及。 彰显旧闻,声名响亮。 注释: 1. 会稽之月:指月亮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升起。会稽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舜帝南巡狩猎的地方。 2. 禹穴:指大禹治水的遗址,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3. 履海岛兮被吴越:行走在海岛上,被吴越地区所覆盖。 4. 勤劳王孙
瘠马图 念汝出塞下,四蹄疾如飞。 半夜驰临关,气夺戎王围。 被铁踏河冰,几度向武威。 将军事百战,腾力不顾肥。 只今饮渭流,齿老不任鞿。 坡寒暮风酸,碛瘠春草微。 百感画者意,要见骏骨稀。 但看古英贤,工苦常寒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马匹的诗。首联写马在边疆驰骋时的情景,马的蹄子像飞一样快,给人一种速度感;颔联写马在半夜奔驰到关前的情景,气势强大,让人感到震撼;颈联写马在河冰上行走的情景
永固庙 凿凿龙虎死,集灵壮高居。 其阳播江涛,其阴蓄澄湖。 井固不可改,邑亦何尝殊。 但感岁月迁,流入楣间书。 重来二十年,旧碧眼欲枯。 神在不可亵,下山仍踟躕。 注释: 1. 凿凿龙虎死:形容龙和虎已经死去。凿凿,形容清晰可见。龙虎,指龙和虎,这里用来形容永固庙的威猛和神圣。 2. 集灵壮高居:聚集着神灵,显得雄伟高大。集灵,聚集着神灵,这里形容永固庙的神圣和庄严。 3. 其阳播江涛
这首诗是描述淮安王吴山歌六章的。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关键词加上注释。 注释 1. 笳鼓竞:形容音乐声音响亮,节奏激烈。 2. 铙歌长:铙歌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这里指音乐持续不断。 3. 王有灵:王有灵气或神迹,意味着国王有着非凡的力量或魅力。 4. 男吹笙,女协簧:男女合奏乐器,笙和簧都是中国古代的乐器。 5. 抚琴瑟:弹奏琴和瑟,这两种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6. 惠我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