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士元
【注释】 上陈达卿架阁:在架上陈列。达卿,人名,这里指达官贵人。架阁,陈列。 金猊香透小窗纱,莲幕归来日未斜。 金猊,指狻猊(狮子)形的铜香炉。猊,兽名,产于西域,形状像狮子,所以称为猊。 莲幕,指荷花帐。 掩却竹扉清昼静,呼童汲水更浇花。 掩,关。却,退去。竹扉,竹编的门户。 清昼,清闲的白天。 汲水,打水。 更,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情趣的七绝
【解析】 (1)过钱塘江上元夜,有怀(或题作《观灯台》)。 (2)高启(公元一三二四至一三七九年),字德裕,江苏盐城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3)“探”:窥探。“子章”:即王琳(约公元五八二年前后在世)。唐玄宗时,王琳出使南诏,与南诏王蒙罗凤结婚,封为云南郡王。后因事触怒了南诏国王,被赐死。 (4)“禅寂咏心源不值”:意为“佛家禅宗寂灭之境和心灵感悟之源并不值得追求”
寄小溪周复礼 书阁闲吟只自凭,短帘风峭酒微醒。 向阳溪岸梅先白,得雨山田麦渐青。 老衲倚筇林下寺,野翁待渡水边亭。 寄言归隐濂溪客,新岁还来了旧经。 注释: 1. 书阁闲吟只自凭:在书阁中闲坐吟诵,独自倚靠着。 2. 短帘风峭酒微醒:窗帘被风吹得紧绷,酒意尚浅。 3. 向阳溪岸梅先白:阳光照在溪边的岸边,那里的梅花率先盛开。 4. 得雨山田麦渐青:得到雨水的滋润,山下的田野中的麦子逐渐变绿。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题“米贵”表明这是一首反映粮食价格高涨的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去年避寇荒农天,今年捕寇无客船。 注释:去年因为逃避战乱,农民们无法进行耕种,农田荒芜;而今年因为追捕贼寇,没有船只来运送物资。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粮食短缺的情况。 2. 江头白米才一斗,索我三百青铜钱。 注释:江边只有一斗白米
注释: 1 晚来避暑水边亭,短发萧萧凉思清。 2. 笑摘藕花娇欲语,细看鸥鸟淡忘情。 3. 月依檐转窥人近,风逐潮来拂面轻。 4. 适意不知身坐久,渔村渐见一灯明。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边亭子中纳凉的情景,表现了他悠然自得、忘却尘嚣的心情。首句“晚来避暑水边亭,短发萧萧凉思清”描绘了诗人来到清凉的水边亭子里享受夜晚的凉爽,他的短发被微风吹动,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次句“笑摘藕花娇欲语”
【注释】 夏夜泛东湖:泛,泛舟;东湖,在浙江绍兴市。 短棹(zhào):短而宽的船桨。乘风:顺风。 湖光一鉴湛于秋:湖面如明镜一般。湛(jiàn)如秋天一样清澈。 小桥:水边的桥。横笛:指吹奏笛子的游人。 古渡:古老渡口。月明:月光明亮。僧唤舟:和尚招手招呼船儿。 鸳浦:鸳鸯嬉戏的湖泊。藕花(ǒu huā):莲花藕。初过雨:刚刚经过雨水洗涤。 渔家:打鱼人家。灯影:指渔船上的灯火影子。半临流
【诗句释义】 抛书欲卧意迟迟,坐听秋声思惨凄。 萤火独飞侵幔小,星河斜落压城低。 牙筹历历随更转,磷火啾啾隔水啼。 更为挑灯移近榻,与僧相对话曹溪。 【译文】 我扔下书本想要睡觉,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窗前静静聆听着秋天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悲伤。 萤火虫孤独地飞行,侵入了帐子的小空间;星河斜照在城墙上,显得有些压抑。 时间像牙齿一样不停地转动,磷火在夜里发出轻微的声响
诗句输出: 新筑茅庵仅数楹,翼然轮奂出林坰。 溪头春水绕篱白,门外晓山当户青。 译文输出: 我新近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茅草庵,它只有几间房,却显得非常宏伟壮丽,仿佛是从树林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春天的溪流在篱笆边绕行,溪水的白色映衬着茅庵;清晨的山色在门前展开,青山的青色映衬着茅庵。 注释输出: 1. 新筑茅庵仅数楹:新近建造的茅草庵只有几间房。 2. 翼然轮奂出林坰:形容茅庵宏伟壮丽
和松石斋寒食客中 王孙归未得,芳草接平芜。 边报不时有,乡书绝迹无。 马怜桥外洗,猿忆洞中呼。 客邸又寒食,故乡天一隅。 注释: - 王孙:贵族或士大夫的子弟。 - 归未得:未能回家。 - 芳草:指春草,也用来比喻春天、美好等事物。 - 平芜:平坦的原野,形容荒凉。 - 边报不时有:边境上的战报不时传来。 - 乡书绝迹无:家书已经很久没有收到。 - 马怜桥外洗:马在桥外饮水。 - 猿忆洞中呼
送柴养吾先生游四明山 春游清兴已阑珊,送子扁舟独上滩。 诸老谩期花下醉,好山应待画中看。 晓行嶂雾侵衣润,夜漱溪泉透齿寒。 林壑夏凉宜避暑,主人瓜熟许分餐。 注释: 1. 春游:春天的游览。 2. 清兴:清明时的兴致、心情。 3. 阑珊:衰败、衰减。 4. 扁舟:小船。 5. 诸老:诸位长辈。 6. 谩期:徒劳地期待。 7. 画中看:指山水景色美丽如画。 8. 嶂雾:山间云雾。 9. 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