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珙
【注释】 仙居:仙人所居住的地方。 吟:吟咏,歌唱。 布裘(lú):用粗葛布做成的冬天的外衣。 拨:摇动,拨弄。 灰:指火炉里燃烧剩下的火星和木炭余烬。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寒冬腊月中作的一首纪事诗,写诗人在寒风中取暖的情景。前二句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三、四句写诗人的取暖方式和取暖用具。 首句“山风吹破故窗纸”写冬日寒风袭来,吹破了窗纸,一片片雪花飘落进来。这一句描写了天气的严寒
【译文】 茅屋青山绿水旁,往来年久自方便。 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 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 人生无出清闲好,到得清闲岂偶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林中的生活写照,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茅屋、青山、绿水、红白桃李树、青黄菜麦田等景物,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清闲生活的珍视。 首联“茅屋青山绿水边,往来年久自相便
【注释】 一天红日:太阳初照。晓东南:早晨阳光照耀。 自拔:自取,指亲自动手。青苗:嫩苗。插瘦田:插在贫瘠的土地上。 布䄌(fǎ):一种农具,用竹片制成,形似箕,用以翻土或播种。半沾泥水湿:指布䄌上粘满了泥土和水。 脱晒:把布䄌脱下晾干。竹房前:屋前的竹子。 【赏析】 诗是写农民春耕的情景。诗人清晨起身,到地里去劳作了一整天。太阳从东南升起,光芒四射,照得大地一片温暖。农民们挥锄犁地,开荒种豆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钁头添铁:锄头被铁器包裹,增加了重量。 屋头悬:在屋顶挂上锄头。 健即锄云倦即眠:强壮时锄地,疲惫时就睡觉。 红日正中:中午的时候。 黄独熟:黄麻成熟。 甘香不在火炉边:甘香味道不是来自于火炉边的炭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农民非常勤劳,不管是强壮还是疲惫,他都会去锄地。中午的时候,太阳正高,他也会在这个时候锄地。黄麻成熟时
注释:有人问我,我何时才搬到这里住?坐久了才知道。门外亲手种下的桃花,已经二十度花开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己新居的诗。诗人刚搬来时,对周围的环境还不熟悉,因此询问别人。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发现外面的桃花盛开,景色宜人。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新居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注释】 移家:搬家。深入乱峰:指隐居到深山之中,远离喧嚣。烟树:指山中茂密的树木。重重:重重叠叠。 厌闻钟响与鸡啼:讨厌听到敲钟声和鸡鸣声。 【赏析】 《山居吟》共八首,这是第八首。此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在深山里过着闲适恬淡的生活。开头两句写诗人搬家后隐居在乱峰之西,山高树密,溪流潺潺。“烟树”即指山中茂密的树木。这两句写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僻静,以及作者因隐居而感到的惬意。三四句是说年老体衰
【注释】 ①坐具:供人坐用的家具。 ②袈裟:僧人所穿的服装。 ③瀑花:瀑布的浪花,形容水势汹涌澎湃的样子。 译文: 自从离开众多年,没有坐具入山来。 只有一个小小的铁锅子,留下人间煮瀑花。 赏析:诗人隐居在山林之中,过着清静的生活。这里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清高。诗中“离众多年无坐具”说明诗人离开繁华喧嚣的尘世已经很多年了,他不再需要那些豪华舒适的坐具,而是选择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铁锅
【解析】 1.“衲”:梵语的音译词,指袈裟。“云衲禅人”是作者自号,表明其身份。 2.“四十馀年”:四十多岁(或“四十多年”),表示作者隐居的时间之长。 3.“荣枯”:草木开花结实和花叶凋谢枯萎,比喻世事的兴衰更替。这里用来比喻自己一生的荣辱变化。 4.“夜炉”:指在夜晚点着的火炉。 5.“午钵”:佛教徒吃午饭时用的木制碗。 6.“补衲”:补缀衣物。 7.“家私”:家产、家业。 8.“说向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每句诗的意思,然后抓住意象和意境来分析,同时注意注释中关于关键词语的解释。“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意思是在山岩上舒展着眺望野景,隐约地看到了那松树林的门。“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意思是在唐朝的高僧的寺庙里,在宋朝丞相的坟墓旁。“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意思是溪水的光芒在晴朗的时候向远处洒去,傍晚时分野色显得昏暗了。“山路歌声绝
【注释】 霞峰:山峰如朝霞,故称。 太湖:即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万顷白潋滟:湖水宽广无边。 洞庭:指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东。 绾角:古代女子束发为髻,两把发髻相交,谓之“绾”。此处比喻山之形态。 碧纱帽:指云彩。 天女来献花:天上仙女下凡,献上鲜花。 双芙蓉:荷花。 幻妄:虚幻不实。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的样子。 便:就。 夕阳:傍晚的太阳。 转:移动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