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麟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同庆知府李公》。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诸公耿耿抱精忠,炎运将灰日不东。 【注释】:诸公——指那些忠诚的官员们;耿耿——忠诚、坚定的样子;精忠——至诚的忠诚;炎运——即明朝廷的统治;将灰——将要衰败、灭亡的意思;日——太阳,这里比喻朝廷。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朝廷中的官员们忠诚地为国家效力,但明朝的统治即将走向衰落,太阳也将不再东升
西和知州陈公(寅)守将杨公(锐)的诗句原文如下: ``` 阴风萧飒起黄埃,铁骑追奔动地来。 石堡梯空天险壮,水门衅隙杀机开。 不期溟海鹏千里,自守封疆鸩一杯。 四十万民登鬼录,伊谁为使哭声哀。 ```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句解析: - “阴风萧飒起黄埃”:描绘了一幅寒风凛冽、尘土飞扬的景象,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氛围。 - “铁骑追奔动地来”:铁骑如飞驰而过,震撼大地
临江军守臣陈公 衡湘斡腹抵清江,太守乘城誓不降。 哨马远嘶惊坠镝,雄兵遥吒殒飞鏦。 玉麟符已还宸陛,金凤洲堪隐帅幢。 寄语豫章徐孺子,闻孙勋业叹无双。 逐句释义: 1. 陈公:指临江军的守将陈某。 2. 衡湘斡腹抵清江:衡山、湘江的汇合处在清江,这里指临江军守将陈某坚守临江。 3. 太守乘城誓不降:太守(即陈某)登上城墙,表示决不投降敌人。 4. 哨马远嘶惊坠镝:远处的战马突然嘶叫,惊动了敌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居士,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作以雄浑刚健著称,语言凝练,善于用典。 第一句“总统黄公”,黄公指的是唐代诗人黄巢。这里指的可能是对黄巢的评价。 第二句“谁刑白马誓西园,背却宸旒弃塞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是谁像黄巢一样,在西园发誓要推翻腐败的统治,然后背叛朝廷抛弃了国家的土地
【注释】 1. 都统何公:指明代辽东总兵官何奴,字子中。 2. 老将:指何奴。 3. 进退宜:指战争的胜败是难以预料的。 4. 料敌计:“料敌”是估计敌人,“计”是指计谋,这里指的是军事策略。 5. 地分南北:指何奴所管辖的地区在明朝北方,而清朝则在南方。 6. 兴亡兆:指战争的结果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7. 天限关山:指关山(指长城)是上天所限制的地方,不能随便越过。 8. 战伐疲
诗句如下: 貔貅曾是守饶风,捍拓金房未易攻。 十八谷开通徼外,五千兵劲入关中。 注释:貔貅,这里指军队,象征着强大的守卫力量。"捍拓"意为防御和扩张,"金房"可能指的是边境的某地。"未易攻"表示难以攻克。十八谷开通,意味着重要的交通或要塞区域被开辟出来,有利于军事进攻。"五千兵"指兵力,"劲"表示强劲。"入关中"表示进入中国的中部地区,强调军队的强大和影响力。贺兰不救
【译文】 相传报国复仇的壮士震撼了阶州,老虎骑兵飞来俯瞰敌楼。 楛矢蔽空天暗冥,鹅车冲垒地生愁; 金城鱼肉千年恨,阖境衣冠六日休。 莫怪传家犹强项,云孙忠节更风流。 【注释】 ①阶州:地名,今甘肃省武都县一带。②虎旅:指宋朝的军队。③睨(ni):斜视。④楛(hù)矢:楛木制的箭。⑤金城:指南宋境内的金人统治地区。⑥阖境:全境。⑦云孙:诗人自指,即诗人的儿子云孙。⑧强项:强硬不屈。⑨风流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都统曹公的诗,通过对曹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的赞美,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雁塔名香本一儒,执殳几度为前驱。 雁塔寺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内,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雁塔名香本一儒”指的是都统曹公在雁塔寺的名声如香火一样,源远流长。“执殳几度为前驱”则描绘了曹公多次担任先锋,勇往直前的情景。 元戎却敌世间有,教授提兵天下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都统曹公》。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勇戴兜鍪学《六韬》”,意思是曹公勇敢地戴上头盔学习《六韬》的军事策略。 2. 第二句“赤心报国是英豪”,表达了曹公以赤诚之心为国家效力,被誉为英才。 3. 第三句“遍身胆在存全蜀”,意味着曹公全身的胆气都为了保护整个蜀国而存在。 4. 第四句“盖世名高慑短曹”,描绘了曹公声名卓著,令人敬畏,即使对手也感到畏惧。
首先我们来逐一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忠义总管田公:这一句表明诗的作者对一个名叫田公的人怀有深厚的敬意和尊敬之情。田公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忠诚勇敢的将领,如唐朝末期的忠义将军田承嗣,或是一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物。这里的“总管”可能是对他职务的尊称,也可能指他在某一方面有着出色的管理才能。 2. 天西战士竞衔枚:这里的“天西”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泛指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