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注释】 高风慕太古:仰慕远古的高风。 餐松复餐柏:吃松树,又吃柏木。餐:吃。 葺云如葺茅:修补云彩,就像修补茅草屋一样。 氛氲翠色合:氤氲的翠色交融在一起。 谪仙本同志,巢父为旧交:谪仙人(李白)和巢父本是老朋友。 徵起拜龙衮:召见起来,授以帝王之职。征:召,召见。 乞归吹凤匏:请求回到故乡吹奏笙箫。 还将御赐笔,挂在凌云梢:将御赐的毛笔悬挂在高耸入云的树枝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禅宗修行的赞美。下面是逐句注释和赏析: 赠道者张回风时寓居双林寺 - 赠道者:给一个道者(修行者)赠送礼物或诗歌。 - 张回风:名字,可能是一个道者的名字,回风可能是指其修行的某种特质或风格。 - 时寓居:在某个时间居住或停留。 - 双林寺:一座寺庙的名称。 回风西北来,入我双树林 - 回风:指来自北方的风。 - 西北来
这首诗是黄从礼为耕乐所作的赋,表达了他对农业劳动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解释: 山鸠鸣高树,科斗散平池。 甘泽既已足,播谷当及时。 俯焉佩古训,服田不知罢。 躬耕宁为耻,所乐实在兹。 丰年黍稌登,庶用给公私。 匏尊湛香醪,彘肩亦已肥。 农谈共邻叟,鼓腹常熙熙。 人生贵力本,汲汲将奚为。 陶然上皇逸,载诵豳风诗。 注释: - 鸠鸣高树:山鸠在高处鸣叫 - 甘泽既已足:甘泽即甘泉,这里指水源充足
【解析】 此为题陈敏求有裕堂的诗作。题中“陈敏求”,名敏之,字景云,号虚斋,又号潜斋,宋代诗人、画家,是北宋理学名家周敦颐的弟子。其《有裕堂记》一文,是一篇论述理学思想的著名文章。“裕”即宽裕、丰富。这首诗是作者对有裕堂主人陈敏求的评价。 第一句:纷纷名利场,局促若缰锁。 “纷纷”指众多,纷繁杂乱;“名利场”指人们追求名誉和地位的地方;“局促”指拘束,不自由;“缰锁”指缰绳、锁链。这两句说
鹅溪钓叟为陈充宾赋 前林带溪水,湛湛寒潭深。 垂纶不设饵,鲂鱮自浮沉。 明月照孤艇,清风飘素襟。 物我俱两忘,悠然尘外心。 注释: 1. 前林带溪水:前面的树林和溪水连在一起。 2. 湛湛寒潭深:清澈见底的寒潭很深。 3. 垂纶不设饵:钓鱼时不用鱼饵。 4. 鲂鱮(fáng yú):一种淡水鱼。 5. 明月照孤艇:明亮的月光照着孤独的小船。 6. 清风飘素襟:微风拂过白色的衣襟。 赏析:
【注释】 题:为……作画;沧洲:指水边平旷之地。冉冉:缓慢貌。莓苔:草生土上的青苔和野草,此处借指草木。数家:几户人家。一艇:一艘小船。通津:渡口,泛指渡口。落霞:晚霞。芳树:春日的树木。栖遁人:隐居的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题《黎氏沧洲图》之作,以景入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风格平淡,却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滔滔大江水,冉冉沧洲云”,写眼前之景
【注释】 1. 知止轩:谢伯安的居处名。 2. 鸟雀依丛篁:鸟儿在竹林中栖息,依偎在竹子丛中。 3. 鲦鲿(zhāo mǐ)在渊水:鲦鱼和鲫鱼生活在深渊里。 4. 飞潜:指动物飞翔或潜入水中。 5. 所贵:值得珍视的。 6. 适:适宜、得当。 7. 微物尚知止,况人为物灵:细微的事物尚且知道适可而止,何况人呢? 8. 勖(xù):勉励、鼓励。 9. 善:好的、正确的行为。 10. 庶以善自名
【注释】朝:早晨;暮:傍晚;轩冕荣:指高官显位的荣耀;樵苏闲:指隐居山林,过着简朴的生活;看:欣赏、观赏;兴:兴致;阴崖间:在山涧的幽静之处。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何幼恭的云门归隐图上题写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友人归隐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描绘云门山的自然风光和友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厌倦和向往自然宁静生活的情感。 第一句“朝游金陵馆,暮忆云门山
渊明守道者,众妙藏心胸。 读书不求解,吟诗不求工。 得酒兀然醉,何曾计穷通。 斯人去已久,举世高其风。 注释: 1. 渊明守道者,众人皆知他以守道为乐,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精妙的道。 2. 读书不求解,他并没有刻意去寻求书中的知识,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3. 吟诗不求工,他只是简单地吟咏诗歌,并不追求诗歌的技巧和形式。 4. 得酒兀然醉,当他喝酒时,他会突然感到陶醉
注释: 1. 古道日凋丧,斯人慕淳风。 - “古道”指的是古老的道路,这里用来比喻传统的美德和道德风尚。 - “凋丧”意味着衰败、衰退。 - “斯人”指这些人或这个群体。 - “慕淳风”表示向往纯正的风气或道德。 2. 喧嚣厌城市,结宇云萝中。 - “喧嚣”形容城市中的嘈杂和繁忙。 - “厌”表示厌倦,不愿意。 - “城市”通常指现代都市环境。 - “云萝”是形容自然景象的词汇